過去數年間,我們常聽人們談過很多兩性之間天生固有的差異,逐漸接受這樣的看法:男孩子就是上課不專心、女孩子就是醉心於談情說愛。男人和女人生來如此。
神經學家麗絲‧艾略特(Lise Eliot)在她的新作《粉腦袋,藍腦袋》(Pink Brain, Blue Brain)對此看法提出質疑。她依據神經醫學領域多年來的詳盡研究和自己的工作經驗,提出重要一點:嬰兒的大腦的可塑性很強,出生時的小差異會隨時間而放大,家長、老師和整個文化都不經意地在他們身上強化性別的成見與定型。孩子們自己也透過只做那些自己天生性別族群慣做的事來加深性別差異,他們總是侷限自己在《自在區》裡,就像男孩子打球,女孩子玩洋娃娃,他們很少會跨越出自在區的行為。
艾略特認為:走出自在區是孩子們需要做的,也對家長和教師提供諸多具體方法來幫助孩子,提出研究兒童從出生到青春期這段期間成長的最新科學成果,剔除了有害的性別定型,集中描寫男、女孩確切的差別。事實上,男孩子並不是「更擅長數理」,而是他們更擅長於某幾種空間推理;女孩子也不是天生有更強的感情移入能力,而是她們被容許表達自己的情感。
透過了解「性別差異」是怎麼產生,而不是假定這些差異是固定的生理現象,這讓我們可以幫助所有孩子們發揮他們最大的潛力,縮小令人煩惱的男女差異,結束當今男女之間壁壘分明的性別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