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口中含有貶意的「媽寶」(Mama’s Boy)是指男生過於依賴媽媽,從生活起居到社交言行都聽從媽媽的話,缺乏男子氣概,又沒有主見。有人認為,母親對於兒子的過分照護,容易養育出「媽寶」的孩子。《紐約時報》專欄作家Kate Stone Lombardi針對母親與兒子之間的親密關係進行多角度的審視,為這個引人爭論的話題提供一個富啟發性解說。
在《The Mama’s Boy Myth》一書中,作者認為「媽寶」一詞正好激發我們重新思考這種親暱的母子關係究竟是帶來好處,還是壞處?許多母親很驚訝自己對兒子有強烈的感情聯繫,但她們極少把這種對兒子的感覺說出於口,因為社會普遍的看法,包括丈夫、兄弟、女性朋友,甚至家人都認為,兒子太過依賴母親不好,她們必須要儘量把依賴在身邊的兒子往外推,不要像嬰兒一樣的撫愛擁抱他們。
作者經過與數十位母親面談後,她發現大部份媽媽都跟兒子有強烈的情感聯繫,母子之間無需言語就能互相瞭解對方的感受和想法,甚至心靈相通。作者從心理層面、最新科研報告和多個真實個案中,發現這樣的母子關係既親密又自然,而且在這種關係下成長的男生擁有較高的情緒智商、更能瞭解和接受女性的需要,敏感而體貼。
作者也認為,社會把性格中柔和、缺乏男子氣概的男生都標籤為「媽寶」,完全扭曲母子親密關係,完全把父母與孩子的自然聯繫作出批評和懷疑。在本書中,作者將以全新視角解說這樣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