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成長(德文)
更新日期:
2024-05-13
Sei nicht so hart zu dir selbst: Selbstmitgefühl in guten und in miesen Zeiten
Andreas Knuf
Kösel Verlag
Feb. 2016
224pp
書籍編號:
04-890
已有德文電子稿,歡迎索稿審閱!
● 內文簡介

★德國亞馬遜暢銷自信叢書#128;讀者給予4.5顆星好評

★已授權德、韓國,2國語文

別對自己太苛刻!

人生的道路上,跌倒也沒有關係。

德國臨床心理治療師Andreas Knuf著有多部有關心理健康與正念練習的出版物,在《別對自己太苛責》(Sei Nicht so Hart zu dir Selbst)一書中,教導讀者們學會對自己產生「自我同情」,停止無止盡的自我批評與內在的鬥爭,以更輕鬆自得的姿態,面對生命中的逆境與順境。

人們經常因為自己的失誤或是缺點,對自己進行嚴厲又不友善的譴責:「為什麼我不能更持之以恆一些?」、「如果我今天開車再小心一點就好了。」、「我要是能更有野心、更具社交技巧,就能成功了!」。

多數人在面對生活上的不如意時,容易嚴格的苛責自己,期望鞭策自我達到更理想的狀態。但是人們卻很少意識到這類自我批評造成的不良影響,包括:緊張、煩躁、疲憊,以及各種對於生活的負面情緒。然而,這些感受又激發出人們對自己的不滿,陷入一個無限的迴圈。

經常性自我譴責的人,就如同佛陀寓言裡「受兩支箭」所苦的人──當人們遭受苦難,就如同「中了一支箭」。在中箭之後,多數人心裡會執著於這支箭,越來越恐慌迷茫,並且陷入自責與悔恨當中,就彷彿是中了毒害日常生活的「第二支箭」。

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自我同情」,用愛與包容善待自己,來擺脫「第二支箭」的傷害。「自我同情」不代表人們需要認為自己很厲害、很偉大,也不用愛上自己的一切,而是學會接納自己原本的樣貌;學會承認自己的弱點與錯誤,並不為此感到難過;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同點,而不妄想去改變它。

學會以「自我同情」代替「自我譴責」並不容易,這是一項需要時間與內在投入的過程,中間需要不斷的練習。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揉合正念練習,以及許多經臨床治療的應用、驗證過的練習,提供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別對自己太苛責》作者不是以一個「全知的」心理治療師的角色來說教,或是透過生硬的心理學理論與讀者保持距離,相反地,他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經驗攤開來細說,與讀者一塊分享他練習「自我同情」過程。是一部充滿關懷、同情且富幽默感的「自我幫助」指南書。

 

● 作者簡介

Andreas Knuf,出生於1966年,擁有心理學博士學位,是一名執業的臨床心理治療師。他在德國康斯坦茨擁有自己的心理治療診所,同時積極地從事培訓與督導的工作。他已經發表過多部有關心理健康、自助支持與正念練習的出版物。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