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無人可倖免。但在命運的黑暗大道上,也無須當一盞省油的燈,任憑前途渺茫。無論眼前遭遇任何挫折或磨難,德國最富盛名的危機管理大師葛歐格‧皮樸在《Überleben oder Scheitern》一書中,教導讀者如何利用求生的天賦力量,在現今這個瞬息萬變的不確定年代裡,成為一名克服逆境的勇者。
在書中,作者穿插諸多自己或他人的真實故事,藉以提出實用可行的方法,包括有:
理論經驗並重的個人抗變法寶
世事難預料,每個人皆可遭遇到資遣、意外、重病或喪失摯愛之痛。在這樣的命運打擊之後,生活如何繼續過下去?作者也曾在姪女於地震中喪生時遭受巨大打擊。他透過自身及他人心理重建的經驗分享,及相關理論的研究說明,讓讀者瞭解如何啟動蟄伏於體內的抗壓及抗變因子,營造樂觀開朗的心境,勇於接受命運挑戰。
求生本能的開發之道
皮樸堅信人類存有與生俱來的求生本能。他在書中說明人類潛藏於體內的求生本能,這些本能是一系列的自我保護機制,可協助度過嚴峻的生存考驗。這些平常意識不到的能力普遍存在於身體和精神中。人類在非常狀態時,可啟用這些驚人的身心資源加以應變。作者列舉一些曾遭遇不幸,但終能撥雲見日的過來人案例,教導讀者如何開發求生潛能。本書可帶給讀者安定的力量和信心,讓他們瞭解自己並非徬徨無助,而是身懷韌性、毅力、決戰力、蓄勢待發的個體,也是一名在逆境中越挫越勇的鬥士。
金融危機中的信心寶典
皮樸以金融危機對大眾造成的精神打擊為例,說明一般人在面對事件或災變時,往往無法處之泰然,逆來順受。即便在經濟受創情況較希臘輕微許多的德國,為數不少的民眾仍心懷莫名恐懼,對未來缺乏信心;他們未做好面對危機的心理建設,更遑論採取應變措施。在金融危機結束前的漫長等待中,其心態並未與時俱進,只能放任憂心、無助思緒佔據心頭,影響生活品質和生命動力。本書教導讀者如何做好準備,以不變應萬變,在金融危機中隨遇而安,培養堅定自信。
樂觀進取的心靈訓練法
戰後社會,人民生活普遍安逸,但缺乏危機訓練及危機意識。在全球化的社會中,人事物間的關係也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難以看透;加上媒體轟炸式報導世界各地頻傳的事故、災難,耳濡目染之下,無力感和茫然感隨之而生。本書教導讀者瞭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引導他們面對人生谷底存在的現實;則當不幸事件突如其來,便不至於心驚膽顫,反能臨危不亂,用心靈的力量戰勝創傷。
人生總有浮雲蔽日的時候,本書像是一劑強心針,協助讀者處變不驚、重拾信心,開發自身求生潛能,靜待撥雲見日,迎向璀璨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