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學類(德文)
更新日期:
2017-07-12
Warum es auch gut ist, Narzisst zu sein
Jochen Peichl
Kösel-Verlag
April 2017
176pp
書籍編號:
03-9785
已有德文電子文稿,歡迎索稿審閱!
● 內文簡介

當自戀成為一種絕佳的生存之道,你也可以活得精彩!

沒有一個人自願成為自戀的人,然而為甚麼有些人卻有著自戀的性格?自戀是依據人格發展而成,尤其童年受到嚴重傷害或曾遭遇不堪痛苦的情感的人,會逐漸發展自戀的人格成為生存的策略。

根據多年的研究經驗,作者提出自戀分成兩種形式,一種自戀型人格的人透過抬高自己的身價及名氣,使他人感到光鮮亮麗,因此經常賦予他人自我中心的印象;相較於自我中心的性格,另一種自戀型人格卻是謙虛且無私,此類型的人在團體中扮演著奉獻的角色,他們積極營造自己的渺小與無私。然而這兩種自戀人格的共同之處在於他們需要外部的欽佩和讚賞。

兩種不同類型的自戀,也有著不同的情緒。自我中心類型的自戀被歸類為超人類型(Superman Style)的情緒,此類型的人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及早期的創傷,隱藏在自戀的保護傘下;而謙虛的自戀則是德雷莎修女型(Mother Teresa Style)的情緒,他們透過自戀的行為隱藏自我懷疑及悲觀的情緒。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人,都希望保護著孤單、一籌莫展的情緒,並成功獲得他人關注。

外向、隱藏的自戀人格都來自於不好的回憶,然而這也使自戀的人能夠發展卓越的能力,由於渴望獲得他人的喜愛與尊敬,他們會不斷地強化與人的連結,造就絕佳的人際關係策略,以超人型自戀的人而言,為了平息內在的自我質疑,他們不遺餘力地提升內在和外表,因此這些人的事業或經濟經常獲得較高的成就。

每個人都存在著自戀的性格,差別在於程度的多寡。在本書中,作者以臨床實驗闡述自戀的不同形式,引領讀者評估自己的情緒健康,亦透過對自戀的深入理解,幫助他人撫平過往的創傷。

 

● 作者簡介

Jochen Peichl於1950年出生,為一名研究精神科領域及心理治療醫學的博士,2011年於紐倫堡醫院擔任心理治療科與身心科的資深醫師,以催眠治療病患的身心狀況。作者曾出版多部暢銷書,獲得各方讀者的好評。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