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獲多項新聞報導獎的非小說暢銷作家Jan Wong,決定提筆撰寫一本關於法國、義大力和中國的家常菜時,心想盤算著她的兒子山姆(Sam)能否加入她的寫作計畫。她告訴兒子,自己需要一位像他這樣的助手與美食家,但她心理真正的想法是:在兒子成家立業前,這或許是她最後與兒子共享的同居時光。
當時的山姆,22歲,剛畢業於大學哲學系,前途一片茫然,只能謀得一份最低薪資的工作。他不奢望成為一名枯坐在家的媽寶,最後決定在七家餐廳打工,追逐成為一名主廚的夢想。當母親向他提出參與新書邀請時,他左思右想後,同意母親的聘雇。
這對母子連袂起程探究法、義、中的食物與家庭故事。
在南法,她們在阿萊(Allex)結識尚塞爾瑪(Jeanselme)一家人。瑪莉(Marie-Catherine)和弗朗索瓦(François)這位夫妻,與兩名身障孩子、一名長者瑪米(Mamie),及一群不斷更換的非法移民者,一起住在農場。歐洲公眾高舉反移民的言論,尚塞爾瑪一家人──深愛美食──始終不改他們心中堅定的人道主義。
義大利的Repergo一處村莊,也是義大利慢食地區的核心。在這裡,作者與她兒子的良師益友是一名護士瑪麗亞(Maria rosa Beccaris),她在家人與朋友的日夜調教下,擁有精湛廚藝。作者用她速成學來的義大利文,以及兒子山姆,跟著瑪麗亞做燉飯(risotto)和玉米粥,只為了周末為時五小時午餐。同時,這對母子從義大利人不切麵包,到瑪麗亞不讓女兒讀醫學的理由,學習到義大利人的日常生活。
在中國上海,他們結交到三個有錢家庭人家,也希望能與他們家理的「阿姨」一起工作,但是每次家裡的「太太」堅持要她示範下廚,不准靠人幫忙。這樣的衝突透露中國家庭的雇主與人口統計占多數的外地勞工,永不間斷的緊繃關係。
這不僅是一本食譜書,也是一部關於家庭故事、食物文化全球化的回憶錄。同時,是一對母子關係處處衝突的冥想。他們藉由下廚,建立一種穩健的母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