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近乎可以應用在各個領域的理論──物件導向本體論(Object-Oriented Ontology,簡稱OOO,中文又稱對象本體論)。它不僅是一個哲學思想,也明顯影響到考古學、編舞、溝通、生態學、教育、女權主義、歷史、文學理論、媒體研究、音樂、政治理論、心理分析、社會理論、神學和視頻遊戲理論等所有範疇的思考方法。
我們人類普遍傾向相信物件之所以真實存在,只因當我們思想物件如何成為物件的本質時,物件才有意義。現代哲學加強這個構想,即是賦予人類是與別不同的特性,是根本地與其他各類的物件所不同的。但本書作者Graham Harman展示,物件導向本體論拒絕這個人類特殊性的理念,他指出,世界很明顯地不是為了人類而存在的世界。
在物件導向本體論的中心思想裡,物件不論是真實的、虛構的、自然的、手工造的、人類或非人類,是相互地有自主性,這個核心理念應用在每一個理想、構思和實物上都具有意義,因為幾乎每一個領域在某個程度上都是由物件有系統地互動,而且有個別物件拒絕完全參與在系統中。
在書中,作者將述說物件本體論的歷史、理念和影響,把它帶進藝術和文學、政治和自然科學上加以說明,從福爾摩斯、獨角獸和視頻遊戲,到達達主義、伏爾泰和弦理論(string theory),本書將改變你對已知的事物觀點和認知,從物件的本體認識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