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版的中文書
英美暢銷排行榜

 

非文學類
更新日期:
2017-04-26
​​​​Flachsinn: Ich habe Hirn, ich will hier raus
​​Gunter Dueck
Campus Verlag
February 2017
262pp
書籍編號:
03-9620
已有德文電子文稿,歡迎索稿審閱!
● 內文簡介

★德國亞馬遜社會觀察暢銷榜#2

據統計,每兩秒鐘就有新事物誕生。網路時代,總是快速轟炸我們的知覺,分散我們的注意力,使得速度、龐雜與無知,很快形成一股新力量──膚淺法則!

無論是通訊軟體的提示、新聞App傳來的快訊,或是購物網站通知你感興趣的物品即將結標;對現代人而言,只要有一支智慧型手機,生活一切不僅瞭若職掌,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資訊。

在網路的世界裡,資訊總是爆炸式的散佈,唯有駭人的標題才可以擄獲人們的好奇心,因為大家渴望獲得各種迷人未知或是令人震驚的事件,尤其是極端且激進的消息,最能讓我們陶醉其中,如同沉癮吸毒一般,大腦往往需要強而有力的題材才可以被滿足,因此現在的資訊除了講求效率,也重視標題的聳動,越來越多的訊息時常被無端炒作,甚至偏離事實,大腦的感知能力也逐漸疲乏。

當人們偏好接收具刺激性的訊息之際,也造就許多人利用這波如洪水般快速兇猛的爆炸資訊獲利,而我們的大腦早已習慣被動接收大量訊息;更令人擔憂的是,大腦無法在網路世界裡集中注意力,因此你會發現有時正在搜尋巴塞隆納的資料時,很快的你會不小心飛到復活島;或是從二戰的集中營闖入恐怖份子的秘密基地。

網際網路對許多人而言就像是便捷的工具,政治家利用網路不僅自我行銷,甚至藉著網路傳遞消息的快速,盡可能地抹黑對手,背離服務選民的初衷;亦或是時有所聞的交友詐騙,有些人甚至因此失去財產或是性命;你甚至可以透過網路找到別人已經整理完畢的知識懶人包,甚至獲得各方治療師的建議。然而充斥在網路上的文章,有的不盡然正確,有的理論令人搖頭皺眉,這些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吸收這些訊息的目的,是為了得到真理,還是為了娛樂及消遣?

身處資訊過量的時代,本書作者認為每個人有責任阻止爆炸性的知識攻占我們的注意力。首先應該要懂得篩選你該重視的事情,接著必須克制自己不從網路吸取知識,因為那些隨手可得的資訊,往往侷限大腦的思考及自由;相反的,大腦需要獲得適當的思考及運轉,因此我們應當要從報章或書籍中,汲取較深層及需要大腦思考的知識。

 

● 作者簡介

Gunter Dueck,是一名數學教授,曾擔任知名科技公司IBM首技術專家。現為一名作家、網路觀察家暨行動家,並頑強的希望致力於改善世界。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