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非文學類 |
更新日期: |
2017-03-01 |
Hell's Traces: One Murder, Two Families, Thirty-Five Holocaust Memorials |
Victor Ripp |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
March 2017 |
|
|
224pp |
書籍編號: |
03-9500 |
|
已有電子稿,歡迎索稿審閱! |
● 內文簡介 |
|
「流亡之軸和大屠殺之軸──這兩條通道界定柏林猶太博物館的空間,也決定維多.里普父母的原生家族的命運。他母親的家族選擇踏上流亡之路,父親的家族則在大屠殺中喪命。作者探訪一座又一座猶太紀念碑,與他這趟旅程交織的父母原生家族的生命故事,比刻在碑上的許多故事更強大有張力。」──安娜.比科特,《The Crime and Silence》作者暨國家猶太人書獎得主。
1942年6月,法國巴黎警方代替德國軍政府逮捕維多.里普的堂兄弟亞歷山大。兩個月之後,這個孩子在奧斯威辛集中營遭殺害。在《Hell’s Traces》中,里普透過家族史的角度,檢視這場逮捕行動。除了亞歷山大之外,里普父親的家族還有10人死於大屠殺。母親那邊的30名家族成員在希特勒掌權時還在柏林。他們全都逃過處決猶太人的「最後解決方案」。
《Hell’s Traces》描述兩個家庭命運殊途的故事。為了喚醒過去,作者踏上旅程,探訪歐洲各地的大屠殺紀念碑。他問:「石柱、銅製牌匾等東西稱得上是一種紀念,能讓70多年前發生的事件彷彿歷歷在目嗎?」
位於華沙的紀念碑包括一列跟當年載猶太人到奧斯威辛集中營所用一樣的列車,看著這座紀念碑,里普不得不去想亞歷山大被載著邁向死亡時,心中的那分恐懼。位於柏林的一座紀念碑讓人想起1930年代的反猶太人法律,讓他更加了解母親的家族如何逃離納粹魔爪。在巴黎,他意外來到一座獻給當年被遣送的法國孩童的遊樂園,亞歷山大正是其中之一。整趟旅程下來,里普到過6個國家,參訪35座紀念碑。他遇見設計這些紀念碑的藝術家、喚起這些記憶中的事件的歷史學家,以及背後各有一段故事的倖存者。
《Hell’s Traces》的內容不流於多愁善感,其架構就像一部旅行見聞,所到的每個地方都讓人們遙想當年情境。
|
● 作者簡介 |
維多.里普(Victor Ripp),撰有《Moscow to Main Street》、《Pizza in Pushkin Square》,以及《Turgenev’s Russia》。他的小說見於《安大略書評》及《安提阿書評》。他任教於康乃爾大學及維吉尼亞大學,現居紐澤西。
|
● 媒體報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