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版的中文書
英美暢銷排行榜

 

非文學類(傳記)
更新日期:
2016-09-29
Dorothy Day: The World Will Be Saved By Beauty: An Intimate Portrait of My Grandmother
Kate Hennessy
Scribner
January 2017
384pp
書籍編號:
03-9212
已有電子稿,歡迎索稿審閱!
● 內文簡介

桃樂斯.戴為社會運動探索與創造出一條更深、更遠的非凡道路,由她的孫女首度披露她生前不為人知的生活與工作!

桃樂斯•戴(Dorothy Day,1897-1980)是一位受歡迎的作家、社會活動家、及致力服務貧窮人的天主教工人運動共同創始人,贏得天主教界讚揚是「上主的僕人」。

在這本傳記中,記述三代女人的生活——桃樂斯.戴、她的女兒塔瑪(Tamar)、她的孫女凱特(Kate Hennessy,也是本書作者)。

書裡的第一部分「優雅的秘密」(The Mystery of Grace),從1916年開始敘述。桃樂斯當時是一名十九歲的新聞記者,捲入格林威治村的激進分子與波西米亞人之中。她與婦女參政論者一起被逮捕,與一名新聞從業人員有過一段不愉快的愛情關係;經歷一次流產;嫁給一位富有的男人;撰寫一本暢銷作《漫長的孤寂》(The Long Loneliness);不久後離了婚。她後來遇見並愛上福斯特•巴特曼(Forster Batterham),在1926年生下他們的女兒塔瑪。由於多年來經常到天主教教堂,又在派對上迫使別人與其談論上帝,塔瑪的出生成為桃樂斯皈依天主教的最終刺激因素。1933年,桃樂斯開始創辦報紙《天主教工人》(Catholic Worker),報導貧窮人真實生活狀況,並提議創立集體住所(houses of hospitality)和農業公社專案。報紙創建不到三年,發行量已從2,500份驚人增長到15萬份,同時在一群樂於奉獻的志願者幫助下,她現在已為七十個人提供一個家,每天端給上千名人免費湯喝。

這份完整的手稿,將過去與現在交織融合,大體上仍是按照時間順序敘述。

本書詳盡敘述桃樂絲在二戰和越戰期間的反戰活動(她的這段生活曾被Eric Schlosser在他於2015年3月份發表於《紐約客》的文章中提到),並在2007年走進全書故事的高潮。當時塔瑪閱讀了母親桃樂斯的日記——這本日記在封存25年後首度公諸於世——但在2008年,塔瑪去世前,凱特一直侍奉在母親身邊。許多未曾公開的桃樂斯私人照片,也將首度收錄於本書中。

這是一本淒美作品,也是一本向桃樂斯致敬的著作。

 

● 作者簡介

Kate Hennessy,是塔瑪九個孩子年齡最小的一個。她在佛蒙特州出生長大,在天主教工人(Catholic Worker)設在紐約北部地方的農場度過童年時期的多個夏季,後來也在紐約市的天主教工人組織中度過她的高中假期。她讀紐約大學的亨特學院(Hunter College)與佛蒙特州的國際生活學校(School for International Living),經常到世界各地工作與旅行,包括參加過前蘇聯的國際夏令營、在印度為西藏難民教導英語、在瓜地馬拉的一所高中授課等等。她曾在聖地牙哥之路(el Camino de Santiago)徒步750公里、在愛爾蘭的西部生活過,並在那裡遇見她的澳大利亞丈夫。她過去在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博物館擔任館長,現在與丈夫、繼子以及鸚鵡一起在佛蒙特州生活。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