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版的中文書
英美暢銷排行榜

 

非文學類
更新日期:
2010-03-18
I Shall Not Hate: A Gaza Doctor's Journey
Izzeldin Abuelaish
Random House Canada
April 2010
224p
書籍編號:
03-911
已有電子稿,歡迎索稿審閱!
● 內文簡介

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者暨曾在哈佛大學深造的巴勒斯坦醫生Izzeldin Abuelaish,是位婦產科醫師,一直住在加沙,但他大部分時間跨越於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身為一名醫生,他必須同等對待界線兩邊的病人;而身為一名人道主義者,他更有必要改善中東婦女的健康與教育狀況。

但在2009年1月16日,一枚以色列火箭襲擊了他位於加沙的家,他的三個女兒和一個侄女慘遭不幸身亡。事發後,他勇敢地面對這樁骨肉分離的悲劇,並不尋求報復或沉湎仇恨,反是呼籲加沙地區的人們應該和平對話互。

書中,他娓娓道來他生在一個隨時會發生戰火的國家的生活故事:
 他如何成為一名人道主義者?
 他為什麼將婦女視為中東地區的未來?
 他如何將女兒與外甥女的死亡悲劇轉為動力,努力消彌加沙地區的隔閡?

這是一位巴勒斯坦醫生的真實人生旅程,有悲傷、血腥和暴力,卻也蘊含了溫暖、堅持與勇氣。


〈伊澤丁醫生的故事〉

加沙地帶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的居住區,它位於西奈半島東北部的狹長地帶,以色列國的西邊,區內有許多巴勒斯坦的難民營。1955年,巴勒斯坦孩子伊澤丁(Izzeldin)就是誕生在耶巴厘亞難民營(Jabalya refugee camp),爸爸是位勞工,母親是位農夫的女兒。他的家境非常貧窮,有個相當坎坷的童年。

因家中貧困,伊澤丁什麼費用都付不起,到學校唸書更是困難,因此他從11歲起就出外打工賺錢,讓自己能到學校讀書。在學校裡,他的好學表現優異,是全班之冠。但因他的成績不出色,加上家貧,老師便選拔一些有錢人家的孩子當學習優良的代表。在那當下,伊澤丁意識到這個社會只照顧有錢人,不是需要幫助的窮人。這使他更加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考上大學,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伊澤丁真的如願到開羅大學進修醫學。1985年畢業後,他回到加沙找工作,並發現:「若想要找工作,你必須有內線的人脈關係,或是有錢,或者你替以色列人當眼線。」三者都沒有的他一直找不到工作,只好到吉達的一個醫院工作。這家醫院很看重他的表現,送他到倫敦深造婦產科。隨後,在沙烏地阿拉伯待了三年後,他還是回到耶巴厘亞難民營。在那裡,他開了一家私人診所,因為他心中牽掛難民營中赤貧的居民,也為了應付病人的需要,他開始與以色列的醫務機構聯繫,並轉到一家以色列醫院做義工。

2002年醫院送他到義大利學習胚胎學與遺傳學,後來又轉到哈佛大學學習規劃衛生政策。他從哈佛大學畢業的那天,是他人生的高峰,也讓巴勒斯坦人自豪。他說:「我希望所有巴勒斯坦人都在場。我希望我的父母親能夠從墳墓裡走出來,看見像我這樣從貧窮出身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成就。」

同年,他回到加沙,繼續在Soroka醫院的工作,也繼續他自己診所免費的服務。六年以後,他轉到另一家以色列醫院Tel Hashomer hospital。在這裡,他擴展與以色列人的關係。當地人驕傲地告訴每個人,這位出身自家園兩次被沙龍摧毀的窮苦孩子,也曾在猶太人農場上做過苦工的孩子,現在是位受人尊敬的醫生了。

即使伊澤丁救過無數的病人,但一天,以色列坦克車經過他住家地區無情掃射兩顆砲彈,他充滿恐懼地歇斯底里大喊,從倒塌的屋瓦裡找到三個女兒時,已是永別之時。

事發後,他沒有讓仇恨腐蝕他。這位醫生解釋說,身為一個人,他無法去仇恨另外一個人。他雖然痛恨他們所做的一切,但無法去仇恨那些奪去她女兒生命的軍人。他認為這個悲劇打開了以色列公眾的心門,讓他們看到加沙人所遭遇的悲慘境遇。當時,許多以色列人打電話給他,表達他們的慰問和同情。他不僅不容許這種悲劇深化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間的鴻溝,更決定將它轉為正面的力量,成為和平的橋樑。悲慘的遭遇給了他更多的愛心和責任,使他繼續為人道而奮鬥,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拉在一塊。

多年努力下,伊澤丁被比利時推舉為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比利時稱他是「和平的士兵」,並頒予他榮譽公民的頭銜,認許他為服務人類所做出的努力。以色列的「少數民族部長」也打電話恭賀他,表示會支持他的提名。但伊澤丁卻將自己的提名獻給全世界「所有被歧視的人們」。

 

● 作者簡介

Dr. Izzeldin Abuelaish 他親身經歷的人生悲劇透過以色列電視現場直播給全球觀眾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他目前正積極設立一項基金來紀念在炸彈襲擊中不幸身亡的三個女兒和一個外甥女。該基金將旨在幫助中東婦女爭取人身健康與接受教育的權利。他現在接受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職位,與倖存的孩子們居住在多倫多。

Sally Armstrong 人權活動家、紀錄片製作人、獲獎無數的作家,目前是加拿大國立新聞雜誌《麥克萊恩》的特約編輯。她是大赦國際獎章的得獎者,並在1998年獲得加拿大勳章。由於報導內容覆蓋波士尼亞、盧旺達、索馬里、阿富汗等地的衝突事件,她在2008年獲得了加拿大學基金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她著有《Veiled Threat》、《Bitter Roots》等書。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