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版的中文書
英美暢銷排行榜

 

非文學類(回憶錄)
更新日期:
2016-06-22
Once We Were Sisters: A Memoir
Sheila Kohler
Penguin Books
January 2017
256p
書籍編號:
03-8998
已有電子檔,歡迎索稿審閱!
● 內文簡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普立茲獎得主特雷西.史密斯、以及知名暢銷作家喬伊斯.卡洛.奧茲、美國劇評家菲利浦.羅培特 動容推薦!

令人感傷心碎之作!得獎文學小說作家、電影【裂縫】原著作家希拉.柯勒(Sheila Kohler)的淒美文學回憶錄,敘述調查摯愛姊姊當年意外猝死的悲劇真相,直擊1950年的南非充斥白人特權與壓迫南非的不對等殘酷,混亂、不安、惶恐,但一段生死永隔的姐妹情深在這個黑暗政權社會裡閃耀發光。

著名得獎小說家希拉.柯勒37歲時,心碎得知大她兩歲的姊姊瑪克欣(Maxine)不幸遇害,遭丈夫遺棄在約翰尼斯堡的一條荒廢道路上。由於這消息來得太突然、令人錯愕,柯勒連忙趕回這個她從小長大的城市,決心要找到姊姊被殺害的真相,調查這位衝動暴力的兇手如何下此毒手。

時序急轉,回到她們如戲劇般的童年。柯勒講述,父親在她們年幼時即已離世,留下母親獨自撫養她們長大,且不得不離開她們的老家,來到遙遠而窒息、充滿種族隔離的歧見世界。隨著作者的筆觸,讀者也跟著她們來到與世隔絕的聖公會寄宿學校。那是姐妹倆第一次分離,後來她們先後來到羅馬和巴黎(也是她們在學生時代希望日後居住的城市)。然而,姐妹倆因為早婚、所托非人,生命就此完全不同。

瑪克欣的慘死,激發並深刻影響希拉所有的小說。這本回憶錄可看出,文字的力量有多強大,能幫助作者緊握無可言喻的失落。經由希拉獨有、精闢入裡的筆觸,讓本書讀來扣人心弦、如實描繪出姐妹之間永恆且真摯、至死不渝的情誼。

 

● 作者簡介

希拉.柯勒(Sheila Kohler),出生於南非的約翰尼斯堡。著名小說家,至今共計十四本作品,包括:Dreaming for Freud、Becoming Jane Eyre,以及被提名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且改編為電影【裂縫】(Cracks)。她的文學作品曾刊登在《紐約時報》、《歐普拉雜誌》,也曾收錄在《美國最佳短篇小說選》。希拉曾兩次榮獲歐.亨利文學獎(O'Henry Prize)、薇拉.凱瑟文學獎(Willa Cather Prize),以及智能家庭基金會獎(Smart Family Foundation Prize)。目前任職於普林斯頓大學,定居於紐約。更多作者資訊,請參考:www.sheilakohler.com

 

● 媒體報導

「希拉.柯勒寫了一本淒美又令人不安的回憶錄,談及年方39便已去世的姊姊,且種種跡象顯示為他殺。如同希拉.柯勒其他所有的散文作品,這本書感性述說故事背景處於充斥白人特權與壓迫的南非。這是一個悲慘的故事,文中文化與性別歧視,以及厭女症不斷反覆出現。但也同時描繪出,身處於這種文化底下,一個年輕女人的成功反擊故事,以及成為作家的身份。強烈推薦!」——喬伊斯.卡洛.奧茲(Joyce Carol Oates),國際知名暢銷作家

「年輕的希拉.柯勒拋棄1950年代的南非,前往歐洲追尋自我。她想要尋找心中真正的渴望。尋找之路持續了十多年,終至發現她是且自始至終都是作家。在這部情感豐富且淒美的回憶錄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反映出作者創作藝術中必要的殘酷,犧牲真實世界的真相,以成就小說的真相。」——柯慈(John Coetzee),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這本精實的回憶錄直指愛(和失去)一位姊姊的感覺是什麼。柯勒絲毫不閃躲,關於她自己的憤怒、悔恨、心碎,以及大眾對種族隔離的厭惡。本書靈巧敏銳且深具毀滅性。」——特雷西.史密斯(Tracy K. Smith),普立茲獎得主

「要寫出一流的回憶錄,祕訣就是遇到神祕不可解的事物。在希拉.柯勒絕頂聰明、優美筆觸、敏感細膩、性感、內斂細膩而震撼的回憶錄中,確實存在幾個謎團:我們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行為?為什麼我們往往在該主動時消極,卻又在該沈默思靜時輕舉妄動?年輕女人在尋找真實的自我時,需要付出什麼代價?在發現的過程中,會帶來什麼憂患或損失?要如何為男人殘酷與自我放縱,或是女人自願盲目的行為解釋?『什麼是我已做到或未能做到的事?』是這本回憶錄中不斷探問的問題,而作者的回答絕對誠實。」——菲利浦.羅培特(Phillip Lopate),美國劇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