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憊是人的精神和身體的反應,也是一種社會性的現象。 疲勞成為今日的慢性疾病,焦慮不斷地以倍數放大。科技產品時時刻刻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令許多人抱怨自己精神耗盡,金融危機和生態災難的威脅更令我們充滿恐懼。 「疲憊」真的是現代人類的產物嗎? 想像人類過去的生活,簡單樸實、節奏較慢,仍存有所謂的極端心理和生理壓力,可見得,「疲憊」並不是現代人才有的。《Exhaustion: A History》一書從古典時期開始追朔到現代,驚奇發現疲勞感一直與人們如影隨形。 本書作者指出,從所能搜集到的醫學、文化、文學和傳記等資料觀之,均將「疲憊」描述為生理的不平衡、身體的病症、精神的墮落、病毒性的疾病,以及跟親人的去世、行星的排列、對死亡的反常渴望、社會和經濟的動亂聯繫在一起。 「疲憊」一直被人們妖魔化,甚至當作武器使用,讓我們充滿困惑。在書中,作者記錄幾個世紀以來人類不斷發展的政治、觀念和思潮,拼湊人類「疲憊感」的根源,試圖發現人類克服疲憊的奮鬥,並以更有意義的努力成就今天的世界。
Anna K. Schaffner,是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比較文學的講師,曾出版有關於性與精神分析史、現代主義文學和先鋒藝術等的作品。她著有《Modernism and Perversion: Sexual Deviance in Sexology and Literature, 1850-1930》。她創作的第一部小說《The Truth about Julia》將於2016年春季出版。
「文筆流暢,點評精闢,將讓讀者意識到疲憊有一段自己的歷史。」——Edward Shorter,多倫多大學 「這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創作品,擁有跨學科的讀者群體……書中納入大量從古典到現代的研究成果。作者運用資料舉重若輕,令這本書讀起來擁有閱讀享受。」——Michael Greaney,曼徹斯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