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學類(音樂/回憶錄)
更新日期:
2015-10-06
Old Records Never Die
Eric Spitznagel
Plume
Apr. 2016
304pp
書籍編號:
03-8590
已有電子文稿,歡迎索稿審閱!
● 內文簡介

★法蘭克福書展重點書
★Wilco樂團主唱Jeff Tweedy專文作序!

假如你與多年前曾經擁有的唱片重逢——你是否認得出來?
如何知道那就是自己的那張?

當記者Eric Spitznagel意識到中年僅一步之遙時,心中湧現難以言說的強烈失落感。究竟那塊空缺是什麼?是自由?也許。年輕專屬的酷?大概。是經濟拮据時賣掉的唱片?錯不了!

對他而言,黑膠唱片就像普魯斯特的瑪德蓮小蛋糕。儘管他的唱片收藏多年下來全被變賣掉了,他還清晰記得唱盤上的刮痕,每個在唱片封套寫下的註記,以及與他共享音樂的地點與人們。

為了確認這躁動空虛的來源,他決定展開一項不可能的任務:找回每一張他曾經擁有的黑膠唱片,不是買回同一張專輯就好,而是確確實實他當年擁有的唱片:封套上潦草寫著初戀女友電話號碼的邦喬飛,曾經與弟弟爭搶的KISS樂團的《Alive II》,他堅信二十年後仍飄散著大麻氣味的替代品合唱團的《Let it Be》……

找到它們的機會有多大?或有多渺茫?該從何找起?作者發現許多象徵青春的地標,像是最酷的年輕人與最酷的唱片匯聚的唱片行,都完全消失了。但靠著鍥而不捨的倔強與老天眷顧的好運,他還真的找到了!他不惜跟蹤可能的線索人物,在數不清多少散著霉味的箱子中翻找,甚至砸下三百英鎊買下一張好像是——可能是——感覺應該是——他的唱片。

宛如《失戀排行榜》與《搖滾死亡之旅》(Killing Yourself to Live)的音樂青春追尋,在《老唱片永遠不死》(Old Records Never Die)中,作者回憶那些老唱片、音樂以及曾經一同聆聽的人:前女友們、高中死黨、他的父親及年幼的兒子。這趟追尋之旅的最後會帶他來到一間空蕩蕩房子,他童年曾經生活的家。作者探索音樂與記憶的魔法,以詼諧而誠懇文筆將他在唱片文化中的探險,與一連串的叩問細膩交織起來:人與過去如何連結、我們能否再次體驗過往?——如果可以,我們真的想要嗎?

另類樂團Wilco主唱Tweedy在序文裡背書,作者真的不是頭殼壞掉,他也動人寫道:「即使沒有做記號,我也能從黑膠上的刮痕、播放時的爆裂音分辨出哪個是我的唱片……我那張The Clash的《London Calling》在〈Death or Glory〉裡有一瞬間快了(skip)。直到今天,我聽正常版本時都還是覺得不對,聽起來就是沒那麼棒,沒那麼吸引人。」

所有熱愛音樂的人都會對本書引發共鳴,恐怕也會忍不著評論作者的音樂品味!本書將會在世界唱片行日(Record Store Day,四月的第三個星期六)出版。

 

● 作者簡介

Eric Spitznagel ,最初以喜劇演員身分活躍於芝加哥的地下喜劇圈。後來開始為《君子》《Playboy》《滾石》《浮華世界》等等雜誌撰稿,現為《紐約時報雜誌》撰寫「Compare & Contrast」專欄,亦擔任文學雜誌《The Believer》特約編輯。曾編輯二部喜劇文選,著有六本非小說,最近作品(代筆)為紐約時報暢銷書《Ron Jeremy: The (Hardest) Working Man in Show Biz》個人網站:www.ericspitznagel.com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