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版的中文書
英美暢銷排行榜

 

非文學類 (歷史)
更新日期:
2015-07-04
1956: The World in Revolt
Simon Hall
Faber & Faber
Jan. 2016
400pp
書籍編號:
03-8509
已有電子文稿,歡迎索稿審閱!
● 內文簡介

★已授權英、美、荷、德、波版權

相較於1960年代的反文化與抗議運動為人熟知,1950年代常被視為安靜單調的時期。本書首度聚焦1956年,將該年各地發生的多起反抗行動納入一個互為關聯的全球革命敘事中!

1956年年底,在全世界目睹了蘇伊士運河事件、波蘭與匈牙利反共產政權的人民起義、遍及非洲與中東的反歐洲殖民民族運動後,年輕的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牧師在演說中向支持者說明,「亞洲不滿的低鳴,非洲的起義,埃及的民族渴望,匈牙利的隆隆砲火,美國的種族對立」,代表一個新時代到來伴隨的「必然痛苦」。然而金恩也警告,爭取自由與正義的人對抗的是那些隨時為舊秩序提供延命氧氣的「現狀守衛者」(guardians of [the] status quo)。

《1956:The World in Revolt》是第一部聚焦1956這一年的敘事歷史著作,也是首度有史學者將該年各地的抗爭行動,納入一個互為關聯的全球革命敘事中。相較於1960年代反文化與抗議運動為人所熟知,1950年代經常被視為是歷史上相對單調的時期:在一般認知裡,50年代的歐洲被戰後的撙節政治主導,美國則籠罩在尊崇順服一致的滯悶文化裡。當1968年的戲劇性事件(法國學運、罷工,芝加哥反戰抗議者與鎮暴警察的衝突,蘇聯坦克鎮壓捷克「布拉格之春」)始終被理解成連貫的敘事,1956年的各危機往往被視為零星分散的事件,像蘇伊士運河危機就被視為英法勢力式微的例證。

《1956》根據作者長年對民眾運動,以及冷戰與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之間關係的研究成果,將1956年各地的反抗事件置入戰後脈絡,同時探討其對60年代的反文化與抗議運動的影響,從自由鬥士、異議分子及無數為推翻壓迫與專制體系而奮鬥的一般人民的觀點,道出宏觀的全球抗爭故事。

 

● 作者簡介

Simon Hall received an MA in American Histor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in 1998 and studied for his Ph.D at Cambridge, where he later became a temporary lecturer. He has also lectured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and spent a semester at Yale as a Fox International Fellow. He is now Senior Lecturer in American His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Leeds.

His previous books include Peace and Freedom: The Civil Rights and Antiwar Movements in the 1960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and American Patriotism, American Protest: Social Movements Since the Sixties (Routledge). 1956 is his first trade book.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