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遠在世界屋脊的小村莊,為適應劇烈氣候變遷的奮鬥!
非文學類
更新日期:
2014-11-27
Fire and Ice: Soot, Solidarity and Survival on the Roof of the World
Jonathan Mingle
St. Martin’s
Mar. 2015
464pp
書籍編號:
03-8322
已有電子文稿,歡迎索稿審閱!
● 內文簡介

★美國St. Martin’s出版社2015年冬季重點書,將挹注大量行銷資源
★《自然的終結》(The End of Nature)、《在地的幸福經濟》(Deep Economy)、《地球地殏》(Eaarth)獲獎作家比爾麥奇本(Bill McKibben)盛情推薦

透過喜馬拉雅山脈小村莊的危機與轉變,檢視碳黑(black carbon)這個致命物質如何影響整個世界!

一千年前,一個名為庫米克(Kumik)的小村落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山谷間出現。世世代代,庫米克村民學習順應山間地勢種植作物,從高處的冰河與融雪汲取水源,如此生存下來。然而現在冰河幾乎消失無蹤,衝擊之下的庫米克村迅速凋零,原因為何?

記者Jonathan Mingle在精湛的紀實報導作《火與冰》(Fire and Ice:Soot, Solidarity and survival on the Roof of the World)中揭露,嫌疑最大的是世界上最危險卻鮮少被了解的污染物:碳黑(black carbon:化石燃料未完全燃燒而產生的煤灰及其他懸浮粒子)。

每質量單位的碳黑能比溫室氣體吸收更多大氣中的熱,甚至較二氧化碳更為喜馬拉雅山冰川(與北極冰帽)融化的罪魁禍首。此外,每年逾430萬人因室內空氣污染導致的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死亡,比因工業排放等戶外污染物患病而死的300萬人更多,碳黑便是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成分。

如今,碳黑嚴重威脅庫米克的存續,除非整個村子能全面改變烹煮、加熱、農作與生活的方式!

《火與冰》透過庫米克的危機與戲劇性的奮鬥,檢視碳黑這個致命物質如何影響整個世界。庫米克的事件牽動書中每章的推進,村民開始重建生活,以成為喜馬拉雅類似受創社區的仿效標竿為努力目標;交織其中的是作者對碳黑移動路徑的科學追溯,如何從炭、木材、柴油、燃燒動物糞便的火煙生成,匯聚到亞洲與其他地方特定季節形成的褐雲(brown cloud),再深入人體肺部、進入山區的生態體系,探究「火」對世界各國影響的同時,亦紀錄全球為對抗這場共同災難的急迫努力。

從青藏高原到紐約與華盛頓特區的協商會議室,從印度、尼泊爾、中國、到加州,包括農民、政客、政策制定者、科技新創公司,《火與冰》結合環境科學、文化史、生動訪談、全新挖掘的第一手資料,以一個小社群面臨挑戰的樂觀精神與淵博的生存智慧貫穿,是一部精采絕倫的調查紀實作品。

 

● 作者簡介

Jonathan Mingle,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環境科學碩士,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達特茅斯學院。與《雜食者的兩難》作者麥可.波倫教授學習續是非文學與科學寫作,擁有南亞外語及地區研究獎學金。他研究庫米克的轉型與碳黑的科學多年,現為米德伯利環境報導研究員(Middlebury Fellow in Environmental Journalism),為波士頓環球報、紐約時報、Slate雜誌等媒體撰寫環境議題報導。這是他的第一本書。

 

● 媒體報導

"This is top-notch on the ground reporting on one more piece of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puzzle – a particularly tragic piece, and one that we should work hard to solve for so many profound reasons."——獲獎作家比爾麥奇本(Bill McKibben),《自然的終結》(The End of Nature)、《在地的幸福經濟》(Deep Economy)、《地球地殏》(Eaarth)作者

“Fire and Ice wonderfully captures the human face of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cooking fires and fuels on the lives of individuals, made vibrant in this environmental travelogue that encompasses and connects the lives of villagers in a remote Himalayan village, to scientists, political officials and policy makers stretching from New Delhi to startup dot.com companies to the negotiating chamb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Daniel Kammen,柏克萊大學能源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