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種飲食與生活習慣最有益於健康?該攝取大量肉類或避免肉類?全穀(whole-grains)更健康或根本是災難?牛奶有益骨骼,卻有害消化?多曬太陽,或者為預防皮膚癌,從飲食和藥物攝取維生素D就好?
為何在這個題目上挹注了無以數計的研究人力與資金,當今的營養健康專家卻始終意見分歧,莫衷一是?
為深入理解這個問題,生物人類學家Stephen Le在《飲食二百萬年》(Two Million Years of Food: Why Different People Thrive on Different Diets)中,上溯至兩百萬年前的兩種類人(hominins),將飲食與人類的發展抽絲剝繭,譜寫出一段包羅萬象,涵蓋基因、料理、地理意外與人類歷史突發事件的飲食考。本書全面且高度原創性地探討眾多關於人類營養與健康的難解之謎,宛如飲食版的《槍炮、病菌與鋼鐵》(Guns, Germs, and Steel)!
《飲食二百萬年》的核心主張為:祖傳(ancestral)的飲食與生活型態能構成健康最有效的第一道防線。其根本原因在於,當動物與其他有機生命體在自然狀態下生存時,身體與行為往往會與生活環境保持平衡,這環境也包括飲食。一旦環境隨著新科技發展受到擾亂,例如加工食品大舉取代天然食材,健康問題也將迅速湧現。
作者融會多種學科取徑,考古紀錄、民族誌、流行病學調查……而近來最新的跨民族基因體(genome)調查終於逐漸解開圍繞著人體與飲食最艱深的謎團。所有證據得出的答案既簡單又出人意表:採行各自不同的傳統飲食最能獲致健康。儘管舊石器原始飲食法(Paleolithic diet)相信人類在一萬二千年前農業革命發生時已完成大部分演化,作者檢證後發現,農業革命後的人類基因仍因應飲食文化改變出現諸多演化修正,意即,不同地區人類的基因適應了不同的飲食慣習。因此最佳的飲食就是吃「你的」祖先吃的食物!
《飲食二百萬年》爬梳龐雜且時而互相衝突的科學文獻,令人振奮地探討為何我們會吃、會渴望某些食物?為何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飲食習慣?以及抗拒我們複雜的演化歷史,造成現代何種嚴重的健康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