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學類
更新日期:
2009-11-12
The Finger: A Handbook
Angus Trumble
FSG
April 2010
327p
書籍編號:
03-768
已有樣書,歡迎索書審閱!
● 內文簡介

將拇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等四指緊扣,獨留食指伸直的「指點」手勢在我們一般生活很常見。在古羅馬時期,這種手勢蘊藏著獨特的含義,但現在都被人們淡忘了。當時的羅馬聳立一座君士坦丁大帝的巨型大理石雕像,雕像中的右食指就是豎直向上。

在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上,米開朗基羅的偉大壁畫中也出現相似手勢。在一幅名為「人類起源」的畫作上,擁有飄逸長髯的上帝向亞當伸出右手,做出同樣的手勢,不過,米開朗基羅沒有讓上帝與亞當的食指觸碰,而創造出一種神奇的效果。

最早,這種手勢與羅馬皇帝下達命令有關,例如奧古斯都大帝就曾使用這種手勢,將權力移交給派駐外地的將軍;佛教則用不同手勢表示複雜的意義;千手千眼觀音或阿彌陀佛也分別擁有特定的手勢。

在藝術作品中,這種手勢可以有多種解釋。德國文藝復興時期,格呂內瓦爾德(Matthaias Grünewald)繪製的〈基督受難〉祭壇畫上,施洗者聖約翰的左手食指指向光亮處,表現他難以忍受目睹此情景;珍藏在羅浮宮的達文西的〈施洗者聖約翰〉畫像也有同樣的手勢;梵蒂岡教堂壁畫〈雅典學院〉中,拉斐爾也用相似手勢區分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他們是整幅構圖的中心,手勢用於區別他們的哲學立場。

為什麼這些史前標誌讓人如此著迷?正因它們歷時久遠,體現人類的創造力和獨特個性,同時也準確記錄當時的每一天。

這本書不是一本單純討論手指和手勢的書,也非一本描述聾啞人使用的手語、研究佛教手勢意義的專著,而是解析手勢在藝術上和歷史上的意義演變。

本書章節內容如下:
關於手指的術語
第1章:導言:關於手指的提示
第2章:手指與手掌
第3章:上帝的手指
第4章:手指與交流
第5章:手指與經濟
第6章:手套
第7章:指甲油
第8章:遊戲的手指
第9章:作戰的手指
第10章:奇怪的大拇指

 

● 作者簡介

Angus Trumble 耶魯英國藝術中心油畫和雕刻藝術館館長。他畢業於就讀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和紐約大學美術學院,曾任南澳大利亞藝術畫廊歐洲油畫館館長。他撰寫的第一本書《笑的歷史》(A Brief History of the Smile)於2004年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出版,也授權出德國、俄國、中國和韓國等8國語文。他的另外七部著作都與藝術史相關,包括《愛與死亡: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藝術》(Love & Death: Art in the Age of Queen Victoria)和《明信片上的愛德華》(Edwardian Melbourne in Picture Postcards)等。目前,他定期為《泰晤士報》文學副刊和《澳大利亞書評》等雜誌撰稿,同時成立是最受歡迎的部落格「特魯貝爾日記」(www.angustrumble.blogspot.com)。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