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學類
更新日期:
2007-07-14
In Arabian Nights: A Caravan of Moroccan Dreams
Tahir Shah
Bantam Books
Dec. 2007
424p
書籍編號:
03-640
已有樣書,歡迎索書審閱!
● 內文簡介

阿富汗血統的英倫作家、記者和紀錄片製作塔希爾.沙赫繼《哈里發神殿:卡薩布蘭卡的365天》(The Caliph's House)一書裡幽默詼諧記錄他們一家人搬到卡薩布蘭卡的貧民窟的廢棄神殿後,如何驅逐神殿裡的「妖魔」的真實故事,第二部作品《阿拉伯守魂者》(In Arabian Nights)同樣廣受好評。

2005年7月,在倫敦爆炸案一個星期後,塔希爾.沙赫與兩位電影公司同事在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的白沙瓦被扣押。巴基斯坦官方沒有經過任何司法程式就將他們分別關進隔離的牢房。在獄中的大部分時間,他們蒙受上銬、抽打、蒙頭等殘忍虐待,被關了十六天才被釋放。巴基斯坦政府對此事件拒絕承擔任何責任。事後,塔希爾.沙赫接受英國四頻道的專訪,也在英國《周日泰晤士報》上發表文章描述自己在獄中的遭遇。《阿拉伯守魂者》這本書就是描寫他在獄中的所思所感,重新審視在東方社會背景下,傳統民間故事在價值觀和資訊傳遞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偵訊室裡不時傳來受刑犯人呼天搶地的痛苦哀號聲,讓門外人聽得汗毛直豎。連續幾天來,進出的審問官重覆問著這幾個問題:「你這趟到訪的真實目的是什麼?」、「你對基地組織到底知道多少內情?」儘管作家塔希爾.沙赫千變一律回答:「我和同事只是單純來這裡拍紀錄片的英國人」,獄卒們就是不相信。甚至懷疑問他:「為什麼你這個巴基斯坦人會娶印度女人當老婆?」

這段審判對話結束後,場景轉到牆壁漆得白亮的牢房。被關在這裡的作家塔希爾.沙赫看著沒有色彩的牆壁回憶起他的父親曾經說過的故事──在一個巴基斯坦簡陋的監獄裡,無辜的犯人頭腦裡幻想著天方夜譚裡的神奇魔毯能夠承載他飛離監獄,飛渡沙漠,飛越高山...他隨著故事也幻想自己就乘坐在這張魔毯上飛往卡薩布蘭卡的哈裡發神殿,他自己的家。正如父親當時說的:這個故事能夠帶給他慰籍。

這是《阿拉伯的守魂者》這本書的序幕。如果少了作者這段真實經歷,那麼這本書可能被歸為是他廣受好評的《哈里發神殿》的續集。猶如彼得.梅爾的《山居歲月:普羅旺斯的一年》一樣,成為一系列的普羅旺斯作品。

這個無端的囚禁之災讓塔希爾.沙赫突然醒悟明白:什麼才是阿拉伯世界文明。《哈里發神殿》一書裡,他遇到卡薩布蘭卡的迷信,當地人背地裡竊竊私語,卻從不對對他說明原因,可能認為他無法理解當地的傳說與習俗。在《阿拉伯的守魂者》這本書中,他意外得知科技落後的阿拉伯人說故事,不是因為他們閒來無聊,而是在守衛和傳承他們的文化。我們熟知的阿拉伯經典故事《一千零一夜》裡的榮譽、責任、騎士精神依舊統治著這片土地,從母親到女兒、父親到兒子代代相傳這些橫跨數個世紀的價值觀。阿拉伯的男人在白天還是一樣泡在咖啡館裡不幹正事,也不受女人打擾,因在阿拉伯的文化裡,真正的好男人就是將大好時光用來打坐、談話、思考或是什麼都不做。

記得一天,已在卡薩布蘭卡生活三年的塔希爾.沙赫被他的僕人大膽地頂撞,批評他始終是卡薩布蘭卡的異鄉人,哪怕他在這裡住上一百年,走遍每個角落,吃過每種菜,他依然對這裡一無所知,因為你是「瞎子」。當時的塔希爾.沙赫憤然反駁,但他的僕人說:「摩洛哥就在你的腳下,你卻看不到。」塔希爾.沙赫不相信僕人的論點,就像他無法理解為什麼住在這裡的人相信:一個不住人的房間就會充滿靈魂(jinn)。這樣的疑惑反讓他的阿拉伯朋友問他:「你也看不到空氣,但你會否認它的存在嗎?」塔希爾.沙赫當下思考:想要真正了解阿拉伯的靈魂,只有靠挖掘它的過去及它的故事。

塔希爾.沙赫原本以為現代阿拉伯人喜歡看埃及的肥皂劇,跟世界其他國家的人一樣走進現代化。但這些現代文明對阿拉伯人來說只是表象。想了解真正的阿拉伯文明就得做到他的父親所說的話:深入聆聽他們的故事。於是他開始走進阿拉伯男人喜歡閒嗑牙的咖啡館。在咖啡館裡,他遇到不少阿拉伯人,也努力傾聽他們口中的故事。就像其中一位年邁的Bebe族老人告訴他:他們種族比阿拉伯人更強悍,因為他們在幼年時會做兩件事──第一,是在嬰兒出生的第7天就將孩子留在山洞裡過夜,只有最強壯的孩子才能得到神的保佑存活下來。第二,他們的孩子必須將傳承的故事銘記在心。

《阿拉伯守魂者》這本書著眼在摩洛哥和整個阿拉伯世界的人們,深入觀看他們過去是如何用故事傳遞觀念、資訊和價值觀。故事就像是一個桃子,外表美觀的果肉可以食用,內在的果核可以繼續興旺生長。對不是生長在阿拉伯世界的我們來說,故事被視是孩子們的娛樂,進而用於解析和教導。這本書以東方智慧洞悉故事的內在核心:如何解釋我們所知的完整一生,以及闡明它賦予我們的意義所在。在某種程度來說,《阿拉伯守魂者》呈現過去摩洛哥從未顯露的一面,是一部展現摩洛哥文化基調的作品,視野宏觀又不失人情味。

 

● 作者簡介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