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被人忽略的歷史,十年的保衛之戰,死傷慘重,也因為他們不惜犧牲,前仆後繼,才有今日獨立的梵蒂岡帝國。19世紀中葉,義大利吹起復興思潮,統一運動在北部展開,羅馬教廷受到威脅,當時的教宗庇護九世向全世界天主教徒發出保衛羅馬教廷的召喚,先有超過二萬名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天主教徒響應,來到梵蒂岡保衛他們的信仰,成立國際天主教志願者軍團(Papal Zouaves)。
這些自願者來自法國、比利士、西班牙、愛爾蘭、奧地利、美國和多個不同的國家,他們為了保衛教廷,與義大利政府軍抗戰超過十年,寫下一段血和淚的歷史,當時的法國皇帝拿破倫三世和奧地利首相卑斯麥在這段故事中佔有重要地位。
在1856至60年間,加富爾在法國拿破倫三世的支持下,動員皮德蒙軍在邊界與奧地利發動戰爭,奧地利入侵薩丁尼亞,拿破倫三世遵守諾言出兵,與皮德蒙軍聯手打敗奧地利,奧地利撤出倫巴底,但拿破倫突然改變主意決定撤軍,因為他不想引起其他天主教國家的不滿,加上在法國旁邊建有一個義大利,皮德蒙與奧地利簽定維拉富蘭卡協定,把倫巴底歸皮德蒙,而帕馬、摩德那和都斯加尼等義大利中部地區也要求與皮德蒙統一,義大利北部統一已湊完成。
義大利的統一運動繼續向其他地區展開,來到教廷所在的羅馬,在1870年,義大利國政府軍佔領羅馬,消滅教皇國,教宗庇護九世宣布自己被囚禁,從此教廷與義大利長處於敵對狀態,國際天主教徒志願軍團為保衛教廷,多次與義軍作戰,十年來不斷有教徒前來加入志願軍團,死傷慘重。《The Pope’s Legion》一書寫的正是這一段志願軍團堅定不移的保衛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