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希區考克的電影與現代物理學結合,全新解讀電影大師的攝影美學!
時空、反物質、暗能量、黑洞、相對論、量子力學和宇宙學,不再是科學家的專利。二十世紀電影界大師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在他的電影世界裡,就應用這些理論和想像,豐富他的攝影技巧和美學,造就他「純電影」(pure cinema)的典範。
希區考克最經典的電影場景中,許多人會聯想到【驚魂記】(Psycho)中那場淋浴謀殺戲碼。謀殺者的攻擊,不是對著影片中的受害者,而是對著觀眾,還有被害人垂死地倒臥在浴室地板,下面是「眩目白」的磁磚,上面是形成的光環的蓮蓬頭,每一鏡頭都呈現出強列的超現實空間感、強列的明暗對比和拍攝角度。還有,他的電影【鳥】,也呈現絕對的黑與絕對的白的對比色。有序的混亂,隱藏著宇宙之間的秩序與物理反應。
電影學教授暨本書作者Philip J. Skerry指出,在沒有旁白的輔助下,希區考克能有效地、簡潔地敘述一個故事,實在了不起。在他的電影中,運用了對話與配樂的音效,取代了語言,因他深信電影絕非是『一群人對話的畫面』(pictures of people talking)來組合,而且畫面並不僅是對話的裝飾背景。他相信電影應該是由各組件互補拼裝而成,這也是他在電影中大量運用物理學概念的成功之處。
在本書中,作者試圖運用暗能量、熵、黑洞和量子力學理論解讀希區考克的天才技巧和攝影美學,解釋他的「純電影」概念。作者也訪問當代極具影響力的物理學家,證明和闡述相關理論,解讀希區考克的電影藝術。
希區考克出生於1899年,也就是第一部電影在巴黎放映後的第四年。他從孩提時期就展露了對電影這門新興藝術的迷戀。他於1920年進入電影界,1925年執導了第一部劇情長片《歡樂園》(Pleasure Garden)。從1925年開始,他的導演生涯和電影產業同步發展,直到他在1976年拍攝一生的最後一部電影。就像愛因斯坦在物理學、宇宙學領域提出的革命性理論一樣,希區考克的電影同樣改變二十世紀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