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思考?
隨著印刷時代的衰退以及每天陳出創新技術的出現,這個問題已變得更複雜了,特別是以傳統印刷為基礎的人文科學、定性的社會科學來說更是如此。透過數位和印刷技術之間的裂縫,作者非常讚許當代技術——這是人類和技術共同進化的信念——並且推動她所謂的「媒體比較研究」。這是一種在列印傳統下為數位技術找到定位,又或者說是在數位技術下為列印技術找到定位的新方法。
作者探討了傳統人文科學的演變,以及數位的人文科學如何改變學術的知識、研究、教學和出版。她接著描述數字媒體在神經學上的影響,在這裡,略讀、流覽、高效閱讀以及透過機器運算法則的分析,都被視是跟往常一樣的真實閱讀。
作者主張我們必須認識這三種閱讀,以及理解它們不同的局限性和可能性。除了闡明比較媒體視角所需要的物質,作者亦探索在錯綜複雜事物中的技術螺旋。她也充分考慮電報密碼庫這種早期資料庫帶給我們的影響,比較我們在數字時代裡對於時間和空間的認知是發生什麼變化。她是如何透過三個具有革命意義的數位產品進行說明——包括Steve Tomasula的電子小說《TOC》、Steven Hall的《The Raw Shark Texts》以及Mark Z. Danielewski的《Only Revolutions》等。
這本書加深了我們理解數位技術在人道主義者手裡所發揮的非凡力量,同時提供具說服力的理論來幫助我們如何處理面對人性的不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