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版的中文書
英美暢銷排行榜

 

非文學類(歷史)
更新日期:
2012-09-07
The Second World War
Antony Beevor
Little Brown
June 2012
880pp
書籍編號:
03-1746
已有電子稿,歡迎索稿審閱!
● 內文簡介

★ 已售出17國語文版權
★ 一本最全面和詳實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 英國售出20多萬本的暢銷書《D-Day and the Battle of Normandy》的作者的最新力作
★ 英國亞馬遜網上書店歷史書暢銷榜第3名
★ 《出版人週刊》、《科克斯評論》、《今日美國報》、《時代雜誌》、《華盛頓郵報》等各大媒體齊聲推薦

這個歷史故事捕捉到,人類最具破壞性的衝突之諸多面向。

編寫二次大戰史,要比表面上看來更具挑戰性。畢竟,這是大家所熟悉的歷史,且市面上已有太多關於該主題的專著了。要寫出具新鮮觀點的故事,遠比想像中困難。原創性的詮釋似乎較容易達成,但又不能背離事實。二次大戰基本上是德國和日本的侵略過程,接著是由蘇聯、美國和英國所領軍的盟軍勝利的經過。

在這場世界大戰中,每一個國家都以不同的方式經歷、記憶戰爭。對英國、法國和波蘭而言,大戰始於1939年9月,納粹入侵波蘭。對俄羅斯來說,儘管他們攻擊波蘭、芬蘭,以及波羅的海國家,真正的二次大戰開始於1941年,納粹入侵蘇聯。

對美國人來說,戰爭的起點在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然而,對日本來說,珍珠港事變是日本繼1931年入侵中國滿州的軍事擴張之延續。關於二次大戰,大眾需要了解上述不同的面相,以及發生在不同的大陸和公海之間重大事件所產生的交互作用。

安東尼.比佛成功完成該項挑戰。他以驚人的故事做為開場白:一個年輕的韓國士兵在諾曼第被美軍俘虜,他在被送交蘇聯人手中,以及進入希特勒的納粹德國國防軍之前,曾被日本人鎮壓。這是本書中典型的例子,說明了被戰爭影響的士兵和平民百姓們,他們無法為自己發聲,無法主掌自己的生命。

作者善用從德國和俄羅斯得來的第一手資料,用以描述當年納粹和蘇聯軍隊間巨大的戰爭角力。同時,他也明智地借助專家知識,做為歷史事件的插曲,如納粹大屠殺的起源和演化,被納粹佔領的歐洲之鎮壓與反抗,以及在中國的國民黨、毛澤東的共產黨,和日本帝國間複雜的三方鬥爭。

這是本精采絕倫的好書,作者博學多聞,有著令人欽佩的清晰思維和表達能力,做為一本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專著(描述誰對誰做了什麼,在什麼時間點,以及為什麼),一般讀者不需要再看其他本。

 

● 作者簡介

安東尼.畢沃爾(Antony Beevor),著有十三部非小說作品,包括榮獲朗西曼獎(Runciman Prize)的《克里特島:戰鬥與反抗》(Crete: The Battle and the Resistance)(1991);榮獲首屆塞繆爾.詹森獎(Samuel Johnson Prize)、沃爾夫森歷史獎(Wolfson Prize for History)、以及豪森登文學獎(Hawthornden Prize for Literature)的《史達林格勒》(1998);榮獲法國亨利.馬萊布獎(Prix Henry Malherbe)、以及皇家聯合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頒發西敏寺獎章(Westminster Medal)的《D日:諾曼第戰役》(D-Day: The Battle for Normandy)(2009)。《D日:諾曼第戰役》亦在七個國家榮登排名第一的暢銷書。他的近作是榮登2023年《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暢銷書的《俄國:1917-1921年革命與內戰》。畢沃爾在桑赫斯特(Sandhurst)就學,其後擔任第十一龍騎兵團的正式軍官,並於五年後離開軍隊、展開寫作生涯。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