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版的中文書
英美暢銷排行榜

 

非文學類
更新日期:
2012-05-29
How Much Is Enough: The Love of Money, and the Case for the Good Life
Robert and Edward Skidelsky
Penguin Books
Jun. 2012
256pp
書籍編號:
03-1680
已有電子文稿,歡迎索稿審閱!
● 內文簡介

繼金融時報幽默專欄作家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的《誰賺走你的咖啡錢?》和《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之後,另一本最新且最受注目的經濟學結合人生哲學的著作就是英國即將出版的《How Much Is Enough》。

這本由曾寫作《凱因斯傳》的知名牛津大學經濟學者史紀德斯基(Robert Skidelsky)與哲學家兒子(Edward Skidelsky)一起攜手合作的《How Much Is Enough》書中,將要帶領讀者結合經濟學與人生哲學的觀點來審思現在社會所面臨的『經濟難題』,並嘗試定義出金錢真正的價值,以及所謂的幸福人生。

經濟的成長一直被視為國家重要的發展指標。因此遑論選舉時政治人物所開出的政見,或是國家政策的制定都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朝經濟成長為目標邁進。這樣的情形,於是造就了許多貪婪的投機客與財閥,習慣藉由投資獲利累積大量的財富。然而自從2008年以來金融體系的崩解,又加上連日來國際普遍看衰未來的經濟走勢,讓許多國家紛紛祭出嚴厲的經濟政策,導致民怨沸騰,讓一般的升斗小民們對那些貪得無厭的華爾街金融鉅子長期所累積的怨氣終於一次爆發了。

作者在書中特別的強調:財富並不是最終的目標,而只是人們通向未來幸福人生或是維持現階段美好生活的一個手段。而所有的經濟政策與計畫,都必須以這項原則作為基本的出發點,才能創造出健全完善的經濟。竟然必須將『幸福人生』設定為我們的終極目標,那麼作者首先就要為所謂的『幸福』與『快樂』下一個客觀又中肯的定義。接著他們又要讀者們思考在永無止盡的消費之下,人類對環境所造成的劇烈衝擊。

於是在深刻的反思過後,作者提出了希望以道德歸範為依歸,作為振興經濟的基礎,並提出一套理性又創新的收益劃分標準理論,為現在財富過度集中化做出分析與提供解套的方法。而在書的最後,作者則希望讀者們能夠正視自己心目中的嚮往,要人們深思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是一部兼具理性與感性的作品。

本書將於六月在英國率先出版,至今已賣出英、美(Other Press)、德、義、巴、葡、西、韓和日等9國語文。

 

● 作者簡介

Robert Skidelsky英國牛津大學知名政治經濟學者。1994年被英國國家學術院選為院士, 並於2001年因其著作《凱因斯傳》而獲得全球外交領域最權威獎項Lionel Gelber獎。他於1991年進入英國上議院,1998-1999年擔任上議院財政事務反對派首席發言人,1991年至2001年擔任社會市場基金會理事長。自2002年起擔任倫敦全球研究中心主席。

Edward Skidelsky是英國艾賽斯特大學的哲學講師,並經常為《新政治家》、《電訊報》和《旁觀者》等知名英國報章雜誌撰稿。近期出版的兩本書為《The Conditions of Goodness》和《Ernst Cassirer: The Last Philosopher of Culture》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