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山》在卡拉拉大理石礦探求完美雕刻品
非文學類
更新日期:
2006-07-08
Michelangelo's Mountain: The Quest for Perfection in the Marble Quarries of Carrara
Eric Scigliano
Free Press
April 2006
352p
書籍編號:
03-160
已有樣書,歡迎索書審閱!
● 內文簡介

在西方意識和文明中,沒有一位藝術家能超越米開朗基羅·波納羅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這位最著名的雕塑家。世界各地除了義大利托斯卡納區(Tuscany)西北角的卡拉拉(Carrara)大理石礦的特級雪花石以外,再沒有任何地方的石頭能有類比人類軀體的溫度和活力的能力,再沒有任一石頭能激發米開朗基羅這位天才的創作靈感了。那裡是虛幻的伊特魯利亞人(Etruscans)和羅馬奴隸辛勤勞動的地方,也是米開朗基羅冒著生命危險,經歷無數痛苦的遠征,守護那裡的珍惜石頭用於創作他的《聖母衰子圖》(Pietà)、《摩西》(Moses)和其他曠世之作的地方。

很多書都?述過米開朗基羅在佛羅倫斯(Florence)和羅馬(Rome)的建樹,《米開朗基羅山》(Michelangelo's Mountain)一書遠遠在它們之上,在引人入勝的壯觀風景中揭示了他異常出軌的行為和痛苦的經歷,成為他鼎盛事業的第三支柱和他藝術成就的第三源泉。本書作者Eric Scigliano將令人不易忘懷的地點、永恆迷人的藝術家帶進了一個被主教、詩人、瘋公爵、傳奇妖怪、詭計多端的朝臣、粗魯的採礦人充斥的神話裡。展現了藝術家、國土、石頭間一個又一個的轉換。作者以清新的視角洞察了米開朗基羅最珍貴的作品,解釋了他與卡拉拉和羅馬王子們和權貴們以及梅第奇·佛羅倫斯(Medici Florence)這位高超藝術謀略家之間的競爭。他?述的傳奇故事有米開朗基羅不可思議的巔峰雕刻之作《大衛》(David),設法豎立一旁的孿生大力士,臥姿的復仇女神欲迅速拿走委任,從雕刻的特權遺囑變成了暴政的痛苦象徵,給與佛羅倫斯巨人愛與恨。

作者仔細檢驗了文藝復興時期(Renaissance)的檔案,涵蓋了先前未出版和未經翻譯的文獻,發掘出了簡陋的卡拉拉小酒店,在那裡老卡瓦托瑞(cavatori)從山上用手搬動了巨大的木塊,?述了消失的痛苦與榮譽並存的英雄時代。他帶領著讀者跟隨著另一個旅居者——流放詩人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他描繪的地域和煉獄的部分場景就來源於超現實的卡拉拉大理石礦的全景。藝術學、建築學、科學、政治學、民間傳說、以及採石烹飪的完美交織,他追溯了從史前至今的大理石的奧秘與石雕藝術的魔幻,展現了他們如何達到勝利的頂峰以及米開朗基羅皮格馬利翁(Pygmalion)式的悲劇,在石頭中尋求生命。

 

● 作者簡介

Eric Scigliano,《米開朗基羅山:在卡拉拉大理石礦探求完美雕刻品》(MICHELANGELO’S MOUNTAIN: The Quest for Perfection in the Marble Quarries)一書的作者。他的祖先是卡拉拉大理石礦的採石工人和石雕匠,米開朗基羅雕塑傑作的大理石也來源於此地。他還寫有《愛、戰爭和馬戲團:象與人類的古老關聯》(Love, War, and Circuses: The Age-Old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phants and Humans)(Houghton Mifflin, 2002)一書,兩本插圖區域書籍《西雅圖的天空》(Seattle from the Air)(2002)和《普哥特聲音:山脈間的海洋》(Sea Between the Mountains)(2000),以及和別人同譯的《越共戰歌》(Trinh Cong Son's wartime songs)。塞格利安諾是一位被授予獎項的記者,他為《哈珀》(Harper’s)、《發現》(Discover)、《ART新聞》(ARTNews)、《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以及多家出版物寫東西。他的作品被授予利文斯頓(Livingston)、美國科學冒險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羅伯特·F·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寫作殊榮,並且被選入2004年讀美國最佳科學與自然作品獎(The Best American Science and Nature Writing 2004)。

 

● 媒體報導

「新穎的概念、廣域的範圍、振奮人心的紀實,這是一本令人拍案叫絕的書。作者不費吹灰之力將震動喧鬧的15世紀的世紀和16世紀義大利托斯卡納式(Tuscan)的政治、哲學、藝術有機的結合起來,深植到他自己的21世紀的地區旅行中。無論是描繪的風景草圖、探索大理石的地理概況、追隨米開朗基羅的委任、豬肉的塗蠟保存法,還是在卡拉拉酒吧閒談琢石藝術的年邁採石工,作者這位機靈雄辯的作者都講述得栩栩如生;他承前啟後的鋪墊總是能帶給人們無限驚喜與啟示。作為一個普通人,他的米開朗基羅如我們這個時代的很多人一樣,地位也如他自己一樣。」 —— Jonathan Raban,《破敗的陸地和通往朱諾德通道》(Bad Land and Passage to Juneau)一書的作者

「從梅第奇(Medici)到亨利·摩爾(Henry Moore),從羅馬王朝到義大利文藝復興再到卡拉拉的現代採石工人,作者娓娓道來一個奪人眼球的雕刻故事,講述了那山、那偉大的採石師傅及其徒弟、那流芳千古的米開朗基羅的故事。」 —— William. E Wallace,藝術歷史學教授,聖·路易士州的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這是一部權威著作,開創了非小說散文文學的新紀元。作者通古博今,闡述了米開朗基羅這位雕刻家對石頭的獨特激情,這本書也講述了雕刻石的故事,書中很多內容依然可以激起現代人的熱情共鳴。作者強有力的、簡潔的、飽滿的散文——恰如其分的追憶了他描述的雕刻品——使整部作品看起來平衡、協調、完美無缺。」—— Paul Robert Walker),著有《文藝復興的爭鬥火花》(The Feud That Sparked the Renaissance)一書

「如米開朗基羅沉迷於那些帶給他天才作品生命力的石頭一樣,作者這位身體裡留著卡拉拉採石工血的人,將困擾人們兩百多年有關白山的非凡歷史細細雕琢。他輕鬆愜意的談話式語調掩蓋了編年史?述的枯燥乏味,而他的博學多聞與精明睿智卻有增無減。」—— David Tripp,《溫柔違法:黃金、貪婪、失蹤的雙鷹1933之謎》(Illegal Tender: Gold, Greed, and the Mystery of the Lost 1933 Double Eagle)一書作者

「作者關於米開朗基羅的這本書描寫生動、內容詳實,作者博學多聞,此書有很高的閱讀價值——全書行文新穎、流暢、光彩熠熠。」—— Robin Brooks,《波蘭花瓶》(The Portland Vase)一書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