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如此關注美的概念、標準和理論,卻沒有對醜提供相應全面的理論探討?《醜的理論》(Theories of Ugliness)正是針對這一缺口,收集並審視西方美學與哲學著作中關於醜與不悅目事物的各種觀點。 本書涵蓋了古代、中世紀和近代早期的概念,直至更近期的英美觀念,揭示德國一些頂尖哲學家對「醜」這一概念的非凡關注。從辯證法、範疇論或純粹美學的角度,我們可以在黑格爾、萊辛(Lessing)、施萊格爾(Schlegel)、尼采、阿多諾(Adorno)、朱莉亞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以及最傑出的卡爾羅森克蘭茨(Karl Rosenkranz)等思想家的著作中找到對「醜」的精闢見解。 無論是作為美的對立面、否定的對象、文學手法,或是幽默的受害者,「醜」都貫穿西方思想史。這部引人入勝的研究匯集了這些思想,提出一個全新的視角,必將改變我們對「醜」的思考方式。
Mark William Roche,是埃德蒙.P.喬伊斯神父(Rev. Edmund P. Joyce, C.S.C.),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德語語言文學教授,兼任哲學教授,曾任文學院院長。他著有多本書籍,包括《Realizing the Distinctive University》和《Why Choose the Liberal Arts 》,後者榮獲Frederic W. Ness Book 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