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亞馬遜暢銷散文叢書
一部關於閱讀、思想與自我形成的成長史。
知識如何在混亂中拉我們一把?
當布萊恩.狄倫(Brian Dillon)十六歲時,他的母親去世了,而他就此放棄所有學校課業。在他逐漸走向考試失敗的同時,他真正的教育卻在別處展開:書籍、音樂、電影與電視。當他最後終於進入大學時,他的腦中早已充滿前衛文學、藝術與思想。現實中的學術殿堂,真的能承接他寄託其中的那些希望與夢想嗎?大學讀到一半時,他的父親也離世了,使閱讀與寫作對他而言有了更重大的意義。
《矛盾的年代》(Ambivalence)探討作者對「學習」的體悟——它在他十七到二十六歲、離開都柏林之前的成長歲月中,究竟帶來了什麼、又奪走了什麼。本書同時是一部 1980 至 1990 年代都柏林的回憶錄、一部毫不犬儒的青春心智肖像,以及一場捍衛激進文學與人生思想的私人辯證。
在一段段鮮明、以現在式書寫的碎片中,狄倫記述了他第一次與維吉尼亞.吳爾芙、瓦爾特.班雅明、塞繆爾.貝克特、羅蘭.巴特與雅克.德希達等作家的邂逅。他回憶自己如何被「矛盾」、「曖昧」與「雌雄同體」所誘惑——無論是在書頁上,還是在他渴望藉由閱讀而改變的人生裡。
那個時代似乎要求人們為美學與政治開創全新的思考方式。而在今日——當權利脆弱、藝文與人文學科受到攻擊、學生被指責為激進或自戀時——《矛盾的年代》成為一部有力的論述:透過改變你所知道的事,你可以改變自己,甚至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