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羅德學者的獨特視角,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對心理健康的所有認知。
如果我們能夠解決貧窮問題,而不是只開出治療憂鬱症的處方,結果會如何?如果來自祖母的同理心比傳統的心理治療更能治癒人心,結果會如何?
心理學家暨本書作者Khameer Kidia結合自身經驗、臨床經驗和全球實地考察,探討了西方精神病學如何常常忽略痛苦的深層根源,例如不平等、種族主義和系統性不公。他並非將心理健康僅視為醫學或藥物問題,而是提出了一個更廣闊、更全面的視角:一個集體性、結構性和深刻文化性的視角。
作者的人生旅程始於津巴布韋,他的印度移民家庭深受殖民和種族衝突的影響。他的母親與精神疾病的抗爭不被允許宣揚,她的痛苦無人知曉。後來,在普林斯頓大學就讀期間,他自己很快就被診斷患有精神疾病,並接受了藥物治療。當時,這似乎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直到後來,他才意識到,在治療中,痛苦背後的社會和政治力量常常被忽略。
本書如同一次醫療諮詢,從個人病史、診斷、處方,融合了回憶錄、調查和全球視野。從波士頓的精神病院到哈拉雷的「友誼長椅」,從全民基本收入研究到對囤積行為在不同文化中的含義的探究,作者引領我們以全新的視角看待心理健康。
這是一本大膽、發人深省且極具人性化的大眾讀物書,挑戰我們重新思考如何理解痛苦、療癒和關懷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