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記者,就應該前往世界上最混亂的地區,將戰爭的殘酷如實報導出來。
從大學畢業的那一刻起,本書作者Lutz Kleveman便投身成為一名戰地記者。他懷抱著一個子彈也打不穿的熱情,歷經長達十年的旅程,前往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從東亞的阿富汗到中南美洲的大毒窟哥倫比亞,又從非洲的獅子山到亞洲的北韓。
他似乎對戰爭與暴力等議題擁有滿腔狂熱,只要哪裡有戰亂他就往哪裡去。也許是因為唯有親自體驗過戰爭與暴力所帶來的震撼,才能讓他了解那段逐漸被人遺忘的家族歷史:他的祖父是一位戰鬥機飛行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被派往前線與俄羅斯作戰,而不幸被俄國的軍隊擊敗,變成一名戰俘。作者對祖父的印象只剩下閣樓上那些存封在箱子裡的一疊疊書信與文件。也正因為如此,採訪那些身陷戰爭之中受盡磨難的人們,讓作者能夠更貼近自己的祖父。
即便對新聞抱有多大熱情的記者,也和一般人一樣只是血肉之軀。作者在一次越南訪問的途中受了傷,因此結束了戰地記者的生涯。但他並沒有因此中斷他對戰爭的研究。他帶著祖父所遺留下的信件以及當時德國政府的文件,決定追隨祖父一百年前的腳步穿越寒冷的西伯利亞,一路從德國到東邊的日本海。希望能體會當年身為一名戰俘的祖父的心情。
本書分成兩個部份:一部份是作者於這十年來在槍林彈雨中的真實紀錄,另一個部份則是他追隨祖父蹤跡前往西伯利亞的一場尋根之旅。
《戰俘》(Kriegesgefangen)一書作者承載著千斤的重擔,為同樣是二戰後才出生、從沒體會過戰亂的人們做最深入的調查,將祖父變成戰俘後的那段歲月清楚描寫出來。同時,他將這十年身為戰地記者的經歷完整的紀錄,希望讓讀者們明白,在現今社會的某些角落,因為戰亂的影響還是有『戰俘』的存在:獅子山共和國的兒童戰士、受毒梟統治的貧民以及在軍閥統治下的人民。藉此希望社會大眾能夠更加的正視戰爭所帶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