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亞馬遜暢銷中世紀通史#113
關於人類對狂喜的強烈渴望的故事
我們從小就沉迷於這個感覺:坐在鞦韆上,想要盡可能地飛得高,但是直到最高頂點後,我們猛然將頭向後仰,彷彿靈魂脫離了身體......
失控、精神狂喜、最大的快樂、自我超越——所有這些都只是人們體驗意識擴展狀態的一小部分,往往也被視為幸福的來源——「狂喜」(Ekstase)這個詞彙最能概括形容這項感受。
歷史學家Racha Kirakosian的新作《感官的沉醉與失控》(Berauscht der Sinne beraubt)透過跨時代的視角,從宗教、哲學、藝術與心理學等不同領域,對狂喜進行理解與詮釋。同時,以學術嚴謹的態度,靈活的敘事風格,勾勒出「狂喜」這一現象,如何在過去兩千多年對人類的精神世界造成影響。
狂喜是一種超越日常的精神狀態,體現在音樂與藝術、幻覺與異相、舞蹈與宗教儀式之中。人類對於狂喜的渴望與生俱來,卻始終難以捉摸,甚至充滿爭議,為此作者試圖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狂喜的本質、成因及其文化意涵,深入了解「狂喜」這項複雜多元的生命感受。
本書共分成五個章節:
◎「雲端之上」──願景與心流。作者從心流體驗(Flow)出發,探討人類如何透過沉浸於內在、宗教儀式進入狂喜的狀態。同時,分析藥物對意識的影響;靈感與創造力如何與狂喜交織。
◎「衝擊的瞬間」──探討痛苦中所帶來的狂喜,包括:性與死亡的關係,以及宗教傳統中如何將痛苦視為通向靈性的昇華。
◎ 「向大地探尋」──女性與狂喜之間的歷史,從中世紀的女巫狩獵,到現代女性的情感與心理狀態的病理化(如:歇斯底里症),探討歷史上對女性的壓迫、神秘信仰(如:女巫文化)以及狂喜與自然、大地之間的連結。
◎「向上升騰」──翩然起舞:強調身體在狂喜體驗中的作用,特別是舞蹈如何成為進入狂喜狀態。書中討論舞蹈的宗教與文化意涵,以及透過音樂與節奏進入忘我的狀態。
◎「融入群體」──探討狂喜如何在群體中展現,例如:大型演唱會、體育館的熱情群眾,甚至是政治活動中的狂熱情緒。書中分析了「群體狂喜」正面與負面的影響,及其在政治宣傳與群體操控中的應用。
《感官的沉醉與失控》是一部精彩的學術專著,透過清晰易懂的語言、引人入勝的故事案例──從古希臘希波克拉底,到德國「愛的大遊行」電子音樂節,乃至於川普總統的競選集會。作者讓歷史與現代交匯,帶領讀者深入理解「狂喜」這項令人著迷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