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世界各地無價中國文物被盜的離奇故事,以及與兩個多世紀以來侵略和竊賊行為之間的歷史關聯和對當今的影響。
過去十年來,各大博物館發生了一系列代價高昂且精心策劃的竊盜案,震驚了藝術界。第一次發生在2010年8月6日晚上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卓寧霍姆宮(Drottningholm Palace:瑞典王室的官邸)。法國、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也紛紛效法。
在挪威,戴著面具的男子從玻璃天花板上順著繩索下降到位於卑爾根風景如畫的中央廣場上著名的科德博物館(Kode Museum),該博物館距離警察總部有三個街區。在所有這些入室盜竊事件中,竊賊都拿走了中國古代文物,其中大部分原本擺放在近兩個世紀前在北京郊外宏偉的圓明園中。
在《中國藝術品大劫案》中,暢銷書作家Ralph Pezzullo帶我們回顧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和1860年法國和英國軍隊洗劫圓明園的事件中的情節。作者的作品全面、平衡、有趣,並巧妙地平衡了不同的文化和政治觀點,他將這些被掠奪的文物和殖民主義的根源與當今的億萬富翁和黑社會團夥、國際銀行和販毒集團聯繫起來。過去的創傷,在中國至今仍被稱為「百年屈辱」,仍未痊癒。
這是一部宏大的敘事作品,充滿了親歷者的聲音——藝術和藝術犯罪專家,以及中國、歐洲和美國的博物館和政府官員。在這部扣人心弦的真實犯罪著作中,作者巧妙地處理了所有權和文化遺產的問題,並體現了藝術評論家Holland Cotter 的話——「藝術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歷史的盜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