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求和追求自我的當今社會,完美身份和身份認同往往會導致一場複雜的嫉妒和驕傲遊戲。
「在《莊子》中記載了一則話神故事:南海天帝倏,北海天帝忽,中央天帝混沌。倏、忽有面,混沌則無面(所謂的七竅)。他面無表情,毫無視聽食息,於是,倏和忽決定在混沌身上鑽孔,讓他也能擁有像他們一樣的特徵。經過七天七夜的努力,混沌有了這些特徵。然而,就在混沌張開眼時,就死去了…」
現代生活鼓勵我們追求完美的身份。無論我們渴望成為最好的律師、慈善工作者、生活伴侶或名人影響者,我們都會效法世界上存在的榜樣——希望它能為我們帶來幸福。
當我們實現了這些身份,又希望其他人模仿自己。我們不同意那些身份與我們相矛盾的人——導致兩極分化甚至暴力。然而,當他們猛烈地攻擊我們時,我們卻羞於發出空洞的聲音。
在《反對同一性》(Against Identity)一書中,哲學家暨本書作者Alexander Douglas尋求另一種智慧。他研究了三位思想家——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荷蘭啟蒙思想家巴魯赫.斯賓諾莎(Benedict de Spinoza)和20世紀法國理論家勒內.吉拉爾(René Girard )——的著作,探討了身份如何成為一種精神暴力,導致我們遠離真理。
從這三位哲學家的世界與截然不同的文化,我們發現:在歷史的進程中,人們對自我存在的渴望愈發強烈。現在也正是時候,我們更應該與自己的不確定性和平相處,取得身份和自我以外的自由。
書中闡述了為何尋找身份認同毫無意義,並述說我們應該如何擺脫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