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學類
更新日期:
2011-09-15
Third World America: How Our Politicians Are Abandoning the Middle Class and Betraying the American Dream
Arianna Huffington
Crown
Sep. 2010
288p
書籍編號:
03-1425
已有電子稿,歡迎索稿審閱!
● 內文簡介

究竟是誰扼殺了美國夢?

本書作者Arianna Huffington與美國最紅的政治博客《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首度聯手合作!她嫺熟把握美國的脈搏,堅定不移地追蹤美國作為一個世界工業、政治、經濟領導者的地位逐漸消亡。

在這本語言精闢、見解深刻的作品中,作者表示: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產階層的美國人已經成為瀕危物種,過著安全、舒適生活的「美國夢」也已逐漸式微。

目前,美國正面臨成為第三世界國家的危險,很可能從「20世紀的超級大國」走向脆弱不堪的「香蕉共和國」!

所有的證據就在我們眼前,例如:

● 美國的工業基地正在消失,隨之消失的是作為美國經濟支柱的工作種類;
● 美國的教育制度陷入混亂,使未來的勞動力難以獲得所需的資訊和培訓,更加難以應付21世紀的全新工作需求;
● 美國的基礎設施——道路、橋樑、汙水處理、運輸和電力系統——都破舊不堪;
● 美國的經濟體制不斷削弱,企業機構紛紛各立山頭;
● 美國的政治制度已經毀壞,一小撮金融精英揮舞著支票簿控制兩大政黨;

作為國家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的驅動力,美國的中產階級也在迅速消失。這迫使我們直面內心最深的恐懼——美國作為一個國家正在沉淪,美利堅民族的子孫將無法享受目前的生活標準,他們擁有的機遇也將減少。

這是「美國夢」的黑暗面,也是美國人自己造成的「美國式夢魘」。

作者完美再現了暢銷力作《Pigs At The Trough》的筆法,以事實、姓名和細節取勝,詳細指明了「究竟是誰扼殺了美國夢」。

她的觀點是,金融危機和財政嚴峻性緊密相連。我們不應孤立地考慮此次金融危機,而是應該把它作為一種長期行為模式的結果來看待。美國的收入分配無疑已經變得更不公平,尤其是在最近一些年份裡,中產階級的未來已經變得越來越不明晰。

在本書的最後,作者告訴人們現在需要做些什麼,從而制止美國的不斷淪落,避免其真正變成第三世界國家。

 

● 作者簡介

Arianna Huffington 美國女作家、社會活動家、億萬富豪、政界名流,還是著名政治博客《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網址huffingtonpost.com)的共同創始人。

她1950年7月15日出生於希臘雅典。16歲時,赫芬頓來到英國,申請就讀劍橋大學格頓學院,先後獲得經濟學學士和碩士學位。1971年,她擔任劍橋大學同學會主席,是該會歷史上第三位女性主席。在劍橋期間,她長期研究希臘哲學、畢卡索和女性主義。

30歲時,她來到美國紐約,出版了幾本暢銷人物傳記,又因為出色的社交能力成為曼哈頓名流。其間,她遇到後來的丈夫、億萬富翁、石油大亨邁克爾•赫芬頓,並開始涉足政治。受到丈夫的影響,她成為保守派時事評論員,並於1992年幫助丈夫成為加州共和黨國會議員。

1998年與丈夫離婚後,她的政治立場逐漸「向左轉」成為自由派。2003年,她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加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罷免選舉。她把自己和另一候選人阿諾史瓦辛格之間的對決稱為「雜種和悍馬的較量」,但於最後即時退出。

美國的傳媒對她褒貶不一,有人說她只會對著攝影機誇誇其談,也有人說她聰明、有原則,是嚴肅的思考者和社會活動家,還有人罵她是納粹。2006年,她被《時代》雜誌評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

2005年,她與媒體執行官肯尼斯•勒雷組成搭檔、籌集400萬美元創建《赫芬頓郵報》網站,後來又從多個風險投資公司獲得3300萬美元資金。從此,赫芬頓開始擁有一個新的身份——網路媒體女王。

她的《赫芬頓郵報》是美國知名的時事評論博客。英國《觀察家報》曾把該博客網站評為「全球最有話語權的博客」。目前該博客網站已聚集了數百名撰稿人,大多數免費提供稿件。她在《衛報》上寫道:「博客空間現在是美國最重要的新聞發源地。」

據尼爾森線上的資料,2008年2月該博客月獨立訪問量達到370萬,第一次在流量上超過美國第一博客「德拉吉報告」。《衛報》評選「50個最有權勢的博客」,該博客排第一位。《時代》雜誌評選「2009年度25家影響力最大美國博客網站」,該博客再度名列榜首。

她現在與兩個女兒住在洛杉磯的赫芬頓,總共著有9部作品,其中包括書名相當聳人聽聞的《How To Overthrow The Government》和《Pigs At The Trough》等著作。

 

● 媒體報導

「《美國陷落第三世界?》為美國中產階級令人擔憂的處境拉響了警報。」——Joseph Stiglitz,諾貝爾獎得主

「當美國主流群體對殘酷現實視而不見時,作者是少數幾個敢於揭露真相的人。更為罕見的是,她採取了一種如此活潑生動、魅力十足、令人著迷的方式。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暢銷作《黑天鵝效應》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