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瑞安(Miriam)的醫生不相信她罹患乳癌。她相信。
對維多利亞(Victoria)而言,宣布自己擁有雙相情緒障礙症要比出櫃更困難。
HIV帶原者蘇菲(Sophie)是她實驗室裡研究HIV病毒的唯一黑人科學家,但更困難的是和同事們揭露自己身為帶原者的事實。
以上都是活生生血淋淋的案例,寫在作者米凱萊‧蘭特‧赫希(Michele Lent Hirsch)的採訪中。作為一位二十多歲便飽受健康問題困擾的女性,米凱萊對於疾病所衝擊的身份、接納、人際等問題十分有感。她很難在酒吧認識新對象時,不去在意對方是否發現了自己脖子上的傷疤;她甚至很清楚故事的結果,只要妳揭露了自己身心的弱點,故事就從此結束了。
對於年紀輕輕便必須背負健康問題的女性而言——無論先天或後天——那種感覺就像「離開了正常的時空軌道一樣」,她們活在自己作為「年輕人」的概念裡,但太早老化或故障的身體卻反映了另一項殘酷事實。
米凱萊知道這個世界上有更多如她一般的人,於是她著手開始訪問。在《隱形人:飽受嚴重疾病之苦的年輕女性如何走過工作、關係的困境,以及看起來必須還不錯的壓力》這本書中,她探討同類族群在職場、愛情,以及自我定義中所掙扎的真實經驗,同時談論了此族群在醫療系統中受到忽視的事實。因為這個社會期望大家過得還不錯,甚至「毫不費力就能取得美好與成就」(effortlessness)的概念聽起來更時髦,飽受疾病所苦的年輕女性要證明自我的這條路便更艱辛。這本著作誠實且令人心碎,帶著我們看見社會更多族群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