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英國的帝國史
大英帝國遺產如何融入現代英國和城市風貌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海外殖民帝國分崩離析。羅得西亞的白人定居者要返回一個自己幾乎不瞭解的國家,而亞洲和加勒比地區的英聯邦公民則要移民到拒絕承認他們的祖國。儘管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群在同一社區裡生活,相知相愛,利物浦和諾丁山仍然爆發種族騷亂。20世紀50和60年代,帝國暴力捲土重來,滲透到移民社區的治安管理中。然而,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對極右翼支持的激增引發一場轟轟烈烈的反種族主義運動。
從那時候起,這些緊張局勢以及背後的帝國心態,主導著英國與自身和世界的關係。從福克蘭群島戰爭的沙文主義到簡單化的道德規訓、從海外間隔年的興起到入侵伊拉克,都是支持性證據。最近,從史蒂芬.勞倫斯的悲劇和2012年奧運會開幕式中,我們看到英國與其過去的矛盾關係如何損害其作為多元文化國家的自我形象,這也有助於理解疾風驅逐醜聞和英國脫歐的原因。
《帝國島嶼》借鑒從私人信件到流行文化的大量新研究,講述關於移民和身份認同、社會衝突和社區團結、流動的人們以及與過去搏鬥的人們的故事。這個故事也是最能解釋我們今日看到的英國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