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明鏡週刊》暢銷書
★德國亞馬遜暢銷一般政治與古典歷史#2、義大利歷史#3、考古學#4
★已授權德、義、荷、西、法、匈,6國語文
以全新的考古視角揭示龐貝古城的文化與藝術能量
龐貝遺跡考古公園總監Gabriel Zuchtriegel的新書《災難的魔力:龐貝古城述說的故事》(Vom Zauber des Untergangs),以他充沛的考古知識,揉合豐富的個人情感,生動地向讀者們闡述這座因災難而被時光凍結的古城故事。
藝術與考古經常不可避免地談論痛苦、死亡與暴力相關的事物,就如同我們多數人的生命故事一樣,對於苦難與死亡的認知,從古至今一直存在。而龐貝古城比任何一處古蹟更為凸顯出這點。
這座於公元79年被維蘇威火山所掩埋的城市,直到19世紀考古挖掘後,被時光凍結的古代日常與那場浩劫,重新呈現在世人面前:街邊的小吃店、奴隸房、希臘劇院、公共浴場與寺廟。
幾乎每一天,作者都會站在這座古城遺跡中的主要十字路口,想像著公元79年10月25日當天發生的浩劫,整座城市如何在瞬間被碎石與灰燼吞沒。他的工作讓他得以第一手的接觸龐貝城浩劫的痕跡──未整理的床鋪、擺放好的碗盤、被火山灰包裹的犧牲者遺體,當然還有迷人的藝術品,例如令作者想到自己熟睡孩子的「捲曲身子睡著的漁夫男孩雕像」。
這些被掩埋的古董、堅硬的遺跡,以及那些寂靜的圖像,正無聲無息地述說著自己的故事。
作者向讀者展示19世紀至今對於龐貝的考古研究、著名的遺跡與當代的最新發現。除此之外,他也將考古學作為一門科學,以具批判性的方式,將歷史研究與我們當代的生活聯繫在一起──古代對於雌雄同體的描述,如何反映現代對於性別的論述;無論在古代或是現在,脆弱社會環境中苦苦掙扎的青年人。
除了豐富的考古研究,作者也以自身的的經歷,帶領讀者嘗試結合現代科技,去感受龐貝城的藝術,例如在欣賞一幅備受爭議的壁畫時,作者建議不妨用智慧手機,試著搭配孟德爾頌、巴哈的音樂,讓自己為藝術品賦予詮釋。
《災難的魔力》顛覆一般人對於考古學死氣沉沉的印象,是有史以來對考古學最生動論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