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抗議是民主社會的一種文化,本書介紹近代歐洲抗議史,描述戰後抗議事件的轉變,以及這些事件如何影響現今許多政治和社會運動,讀來令人激動振奮。
看到近幾年來遍佈歐洲的罷工事件、租金上漲、環境行動和文化戰爭背景,再讀到本書,確實讓人深深感到一種既視感。
戰後歐洲到處都有抗議事件。在鐵幕的兩邊,從巴黎到布拉格,從米蘭到樂斯拉夫,人民紛紛走上街頭,為了更好的世界而戰。這波抗議浪潮在1968和1989年達到最戲劇性的巔峰,大批抗議運動襲捲歐洲,改寫歐洲歷史。
在這幾十年間,新運動紛紛出現,抗議的本質開始改變。激進主義突破傳統示威方式,從佔屋行動發展到即興表演和核電廠外露營。人們透過自己穿的服裝、聽的音樂、性愛伴侶和通宵跳舞的俱樂部地點來表達抗議。新運動應運而生,尤其是反種族歧視主義、女性自由、同志自由和環境主義。抗議轉向內部,激進份子嚐試新的生活和感受方式,從公社到團體治療,努力活在當下、活得更好。哈伯倫在書中講述一則則精彩的故事,從南斯拉夫移民婦女在德國汽車工廠的罷工事件,到法籍毛派學生偷香檳到移民營分送,生動呈現這些變化。
這些抗爭有些成功,有些以失敗告終。不過無論成功與否,他們的歷史讓我們窺見那些未曾走過的道路和無法實現的未來。作者透過這些故事邀請讀者想像不一樣的未來,鼓勵在抗爭和失敗之後再試一遍。在這個人們總說沒有其他選擇的時代,他們向我們證明還是有其他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