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從1933年開始講起的金錢、貿易和發展史。
1933年,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反思個人資本主義所導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認為:「個人資本主義既不明智也不美好,既不公正也不道德,它沒帶來任何好處……然而當我們思考要用什麼替代,我們卻茫然不知。」現在我們也正面臨類似的茫然不知感,不知如何回應當前世界經濟問題。
本書作者Martin Daunton審視過去90年來經濟民族主義和全球主義之間不斷改變的平衡,他回顧管理全球經濟秩序的個人和制度的歷史,說明一個經濟秩序因何瓦解,另一個如何隨之建立,在1993年,世界貨幣暨經濟會議集結世界各國與會,然而這場會議卻以失敗告終。貿易和貨幣戰造成經濟民族主義和全球化的轉變,成為戰爭的導火線。二戰期間,一種新的經濟秩序崛起:由布列敦森林制度、國際貨幣基金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所開創的嵌入式自由主義,以及戰後簽訂的關稅暨貿易總協定。這些制度和其規定為國內福利和全球化之間創造平衡,輔以勞資和國家之間的共享經濟成長利益的社會契約。
但這種嵌入式自由主義反映出「西方」在冷戰時的利益。它在1970年代面臨瓦解,原因來自它的內部弱點、社會契約的崩潰,以及第三世界質疑其為新殖民主義的聲浪。接替嵌入式自由主義的是新自由主義、金融化和超全球化。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曝露新自由主義的缺點,卻未帶來根本性的改變。如今,世界各個主要國家忙於解決新冠疫情所帶來的餘波、通膨和糧食安全危機,以及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存亡風險。作者呼籲恢復能夠造福許多世界貧窮人口的全球化,以及能實現國內福利和平等的更公平資本主義。
《The Economic Government of the World》是第一部說明貿易、國際貨幣關係、資本自由進出和開發如何彼此影響的經濟史書。作者將這些經濟關係放在20世紀的地緣政治背景下進行分析,同時將經濟理念、政治意識形態、選舉計算和制度設計的重要性納入考量。本書大量引用檔案研究,針對當前全球危機的源頭提供有力分析,並就如何建構更公平的國際秩序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