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馬遜暢銷非文學
生者的十種修習方式
悲痛讓人消耗殆盡、支離破碎。在摯愛之人離開人世之後,我們會自問生命的意義何在、死亡的各種原因、以及如何背負著我們的悲傷走下去。
《悲痛的靈性》(The Spirituality of Grief)向悲痛的複雜本質致敬,並提供了我們單純的撫慰:我們並不孤單,沒有一種悲痛的方式是正確的。本書作者弗蘭.蒂爾頓.謝爾頓,這位非營利組織「信仰與悲痛」(Faith & Grief)的精神導師與共同創辦人,帶我們走過摯愛之人走後逐一湧現的問題:我們為何精疲力竭?我們如何面對內疚感?我們如何照顧自己?我們何時才能克服我們的悲痛?
本書每一章都會為讀者提供一項源自各種宗教傳統的靈性修習,從呼吸祈禱與自然漫步、到每日反省與神聖閱讀,謝爾頓指引讀者進行每一項靈性修習,並讓讀者知道這些方法能夠維繫我們的希望、並且建立起我們與上帝的聯繫。
所有愛人者,終究有一天必得面對悲傷,不管是一般的還是特定的、共同分擔的還是獨自承擔的,事實是,悲傷重新安排了我們各方面的生活。藉著帶入靈性資源來背負我們的損失,我們就能承擔我們的損失,而非讓它們緘默無聲。在靈性修習的節律當中,我們會發現,我們需要什麼才能度過這一週、這一天、這一個小時。當摯愛之人離世時,我們無法繼續前進;但恩典可以幫助我們維繫我們對他們的愛以及他們對我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