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版的中文書
英美暢銷排行榜

 

與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異曲同工──從生命軌跡及心理認識大規模槍擊犯後,我們能為社會做些什麼?
非文學類
更新日期:
2020-11-06
The Violence Project: Understanding the Lives of Mass Shooters
Jillian Peterson and James Densley
Abrams
September 2021
240pp
書籍編號:
03-12060
已有書稿,歡迎索稿審閱!
● 內文簡介

★牛津及加州大學社會學博士、美國犯罪與暴力研究專家吉莉安•皮特森(Jillian Peterson)和詹姆士•丹斯利(James Densley)協手著作

《The Violence Project》與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關切主題有異曲同工之妙,兩位美國社會心理學與犯罪學博士透過受政府補助的大型調查研究收獲,帶全球讀者正視大規模槍擊案問題,並藉對個人到整體社會的分析,了解這些事件的複雜性,最終探討避免遺憾再發生的實際措施。

美國大規模槍擊事件頻傳,但政府的對應手段仍停留在槍械管制和其它籠統、抽象的初步階段,且因涉及法規的訂定和大幅度調整,整體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兩位作者所帶領的團隊希望知道為何大規模槍擊案越發頻繁,且倡導社會現在就做出改變。要真正解決問題,首先須從了解開始。

團隊蒐集從1966年起,171名曾在公共場所殺害四人以上的犯罪者資料,細看他們從童年到犯案那一刻前的經歷,分析該期間所有致使他們做出歪斜行為的可能因子,包括教育、兵役、移民身分、和任何罪犯、幫派或恐怖份子的關聯,他們童年時期是否經歷創傷?他們的成年生活是什麼樣子?他們是否有心理疾病或在服用抗精神病藥?過去有任何暴力跡象嗎?他們的夢想是什麼?在學校和工作場域行凶的罪犯和在其他公共場所行兇的罪犯,是否存在心理或行為差異?社群媒體、網路、經濟和政治在頻繁的槍殺事件中扮演何等角色?只有美國這樣嗎?書中更記錄七位槍殺案囚犯的個案,作者們除透過他們的告白筆記、訪談、在社群媒體的發文、用藥紀錄、法庭紀錄深入了解,調查範圍還包含犯罪者的家人、高中朋友、社工、被害者與被害者家屬、法律專家等人,用他們的故事串起這部作品。

研究團隊發現這些犯罪者們有四項共通點:第一,他們的童年充斥暴力;第二,他們再犯罪的一個月至一周內,感覺生命到了某種危機點;第三,他們感到被迫害,並將感受怪罪於他人;第四,他們有辦法、有管道做出攻擊。

作者透過多觀點去洞悉槍殺事件,希望藉此作品,讓讀者們認清在防治工作上,沒有人是局外人,家長、老師、警備人員和政策制定者在閱讀這本書後,將更能以明亮的雙眼看待此事,並精確瞭且自己能為此暴力問題作些什麼。

 

● 作者簡介

吉莉安•皮特森(Jillian Peterson)最初的工作是一名研究死刑犯之社會與心理歷程的專業調查員,現為美國知名演說家和教練,專門指導心理疾病、暴力、創傷、法庭心理和大規模暴力事件等相關問題。她擁有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社會生態學碩士及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是現任哈姆林大學(Hamline University)犯罪學與犯罪司法教授,也是該校法律與正義中心(Center for Justice and Law)的主任。

詹姆士•丹斯利(James Densley)是美國大都會州立大學(Metropolitan State University)犯罪正義(Criminal Justice)教授,繼攻獲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社會學博士後,他很快成為黑幫、青年暴力、網路暴力研究的世界領導級專家。詹姆士是三本書的作者,包含得獎作《How Gangs Work》(2013年Palgrave Macmillan出版)。

 

●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