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認為「時尚女王」、對時裝歷史有重要貢獻的伊莎貝拉.布羅(Isabella Blow)曾是英國《Vogue》雜誌主編和英國時裝雜誌《Tatler》資深編輯。2007年自殺身亡後,她的家人公開拍賣她衣櫥內每件漂量衣裳和帽子,引起全球話題。她的審美眼光獨特出眾,時尚觸角強烈。《時代》雜誌的時裝編輯暨本書作者Lauren Goldstein Crowe形容:「她開拓別人所未涉及的領域,相對於時尚,她選擇務實,相對於奢華,她選擇設計。」
在傳記《Isabella Blow》一書中,作者闡述了伊莎貝拉的一生,並揭開現實版《穿著PRADA的惡魔普拉達的惡魔》的時尚產業,將它光鮮外表背後的無恥行徑和激烈競爭公諸於世。伊莎貝拉的一生如同一曲悲悽輓歌。她曾患有惡性腫瘤及長期抑鬱症,讓她的人生被分割成兩段:前半生站在驚豔時尚舞臺,提攜新生力量的燦爛生活;後半生則被病痛折磨,最後走向絕望厭世。在2007年,她服用過量除草劑身亡,享年48歲。
1958年生於英國的伊莎貝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受聘於美國《Vogue》雜誌,成為主編Anna Wintour的助理。經過幾年嚴峻的考驗後,她回到倫敦,與著名時裝編輯Michael Roberts一起工作,逐漸將她的職業生涯轉為傳媒業兼時尚顧問。她曾幫助Swarovski改造成時尚導向的品牌,又提攜和培養多位設計師和超級名模,如Stella Tennant、Honor Fraser、Sophie Dah等名模和Alexander McQueen和Hussein Chalayan等設計師。
身為一名造型師與時裝編輯,伊莎貝拉以其古怪的打扮聞名,是一位前衛的時裝試驗主義者,她在各大秀場穿戴Philip Treacy設計的帽子,塑造獨特的風格,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擁有輝煌的事業和幸福家庭生活的伊莎貝拉,在得知自己患上絕症後,完全崩潰。從2006年開始到她離去的整整一年中,她嘗試過吞服安眠藥、過量服用抗抑鬱症、從倫敦橋上跳下,以及刻意撞車等自殺行為。最後,在一次晚宴後以購物為藉口遠離家人,服藥自殺離世。
從一位普通的少女成為時尚界的重要人物,伊莎貝拉如何在這個競爭邀烈的時尚行業裡爬到「時尚女王」的地位?《Isabella Blow》一書說出伊莎貝拉的故事,也描述她在時尚界的影響力,及她的苦難、夢想、幻想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