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著作足以匹敵伊莉莎白.克爾伯特(Elizabeth Kolbert,《第六次大滅絕》作者)和蕾貝嘉.索尼特(Rebecca Solnit,《黑暗中的希望》)的作品,作者將社群中正在發生的故事,以及對人類家園的基本理念——「家」作為一個實體庇護所的同時,也成為我們自身一個組成部分——深入審視編織於一體。
在這個動盪的時代,生活是什麼感覺?我們與我們稱之為「家」的關係將如何改變?當人類在城市和大海之間築起高牆時,我們與這些地方的關係將如何改變?
21世紀初,澳洲學者葛倫.阿爾布雷希特(Glenn Albrecht)開始記錄一種新的悲傷——一種未被命名的悲傷。在一個曾經如田園詩般美妙、卻被露天採礦所破壞的地區,以及那些住在樹木正在大量死亡的珀斯郊外森林山區的居民們,葛倫.阿爾布雷希特第一次注意到這種悲傷。這些居民思念著家鄉,那個他們從未離開但卻就在他們腳下發生巨變的家鄉。他們正經歷著葛籣.阿爾布雷希特最後提出的「鄉痛症」——這是一種當你熟悉的地方變得不再熟悉、也無法再給你帶來家的舒適感時,你所感受到的痛苦。
當科學作家兼編輯瑪德琳.奧斯特蘭德(Madeline Ostrander)聽說「鄉痛症」時,她突然意識到在我們有生之年,這種病症將在美國達到流行病的程度。瑪德琳深諳那些敲響氣候變化警鐘的文獻,也曾報導過幾乎所有讓我們擺脫化石燃料、減緩全球變暖的深奧方法——智慧電網、生物炭、藻類燃料。但是,她真正渴望的是「人」的故事,來幫助她自己和讀者理解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星球生活是怎樣的。這不僅對我們的後代,而且對我們自己也頗富裨益。
她走訪「鄉痛症」最為尖銳的美國各地──華盛頓梅索山谷(Methow Valley)的居民正在學習如何忍受空氣中的煙霧,如果這種與火之間的新建立關係可以拯救他們家園的話;阿拉斯加的整個城鎮正在從消融且彎曲的海岸上退敗;切薩皮克灣和安納波利斯市,這裡曾是美國歷史的中心,也面臨著三十年後每一次漲潮都會引發的洪水威脅;再到大西洋里奇菲爾德公司(Atlantic Richfield)的故鄉加利福尼亞里士滿,這裡的人們正在追求石油陰影外經濟和公民生活的未來。
《安家於桀驁星球》(At Home on an Unruly Planet)既不是一本試圖動搖我們自滿情緒的可怕預言書,也不是一本對海平面上升的生動描述之書。它將地球變化視作一個既定的過程,而這個已經在進行的過程如何在我們這個年代和後代之年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