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授權英、加(HarperCollins)、荷、德、波、俄、中簡(中信),7國語文!
一個朝氣蓬勃、陽光燦爛的全新世代虛無主義者是否已經出現?
「發現自己毫無價值,讓我的人生變得更珍貴。」
記者温蒂.塞夫雷特於十二月在《衛報》上發表了一篇非常誠實的文章,內容探討的是一個大家所熟悉的現代危機——雖然看似極力追求幸福與成功,卻感覺自己已經被逼到了絕望的邊緣。某日在壓力與倦怠的陣痛中,她突然體悟到:「誰在乎?反正我總有一天會死,而且沒有人會記得我。」
她霎時感到解脫——彷彿突然甩掉了渾身困擾自己好幾個月的皮質醇,讓肺終於得以完全舒張。她站在路上仰望天際,心想:「我不過是一塊四處移動的肉,沒有目的,沒有意義,一切努力註定徒勞。」她體悟到了虛無主義,而這是她畢生最讓自己感到通體舒暢的體悟之一。
數百年來,虛無主義以各種形式存在,但最具代表性的代言人就是提倡人活在世上毫無意義、道德準則毫無價值、而且上帝已死(同時也是剪了undercuts髮型的高中生最愛的悲觀主義者)的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尼采。
這十年來我們見證了虛無主義的復興,只要看看它的中心理念就不難明白。尼采認為「任何信仰、任何被信奉的真理恆為謬誤,因為世上永遠不會有真理。」這說法在跌跌撞撞地走過「後真相世界」的我們看來,極為合理。
尼采讓一切聽來如此掃興,但Y世代與Z世代可沒這麼灰暗。如今,大家隨時都能在謎因與推特笑話、《酒吧五傑》(It's Always Sunny in Philadelphia)等節目、吉兒.塔倫提諾(Jill Tolentino)的《哈哈鏡》(Trick Mirror)等文化評論著作、或伊萊亞斯.斯科爾堡(Elias Skjoldborg)的TED演講《如何當一個快樂大師》(How to be a Happy Emo) 等不同形式的表現中發現新版虛無主義的蹤影。
一個朝氣蓬勃、陽光燦爛的全新世代虛無主義者是否已經出現?虛無主義是否將成為把我們從獨特論(exceptionalism)、經濟衰退、高度競爭、居住危機、以及在Instagram上報喜不報憂導致的集體倦怠中拯救出來?是否能幫助我們學會珍惜人生中的每一刻當下、 欣賞生命中美麗的混亂、並將精力投注在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地方?在這個充滿壓力、自私自利、自我療傷、與過剩的個人主義的年代裡,這種放空能否成為一種救贖?
以莎拉.奈特(Sarah Knight)般道破難堪真相的幽默、伊莉莎白.德依(Elizabeth Day)般溫暖人心的誠實、與 凱瑟琳.格雷(Catherine Gray)般的新聞業好奇心,溫蒂將帶領讀者驗證現代版、陽光版的虛無主義,是否能讓我們獲得朝氣蓬勃、幸福快樂的人生。
《陽光的虛無主義者:了解自己並不重要將讓你獲得自由》(The Sunny Nihilist)這本書預計於2020年底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