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享有荷蘭布克獎美喻的Heineken Prize of History的作者之新作
有人稱它為「拉溫納」、「拉文納」或「拉韋納」,但不論它的譯名為何,即使它只是亞得里亞海上的一個海港,但它曾經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更重要是歐洲文化和政治的孕育之地,媲美古埃及重要城市亞歷山卓。
在這本書中,作者將重塑這座歷史名城如何成為當時文化、政治、學術和軍事的重要之城,並如何影響歐洲的發展。公元402年,年輕的西羅馬帝國國王霍諾留斯(Honorius)決定把首都從米蘭遷到拉韋納(Ravenna),一座座落於波河(Po river:義大利最長的條河流)河口的城市,周圍被沼澤和湖泊包圍。
自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後,西羅馬受哥特人的侵略,當時哥特軍隊已經攻破義大利阿爾卑斯山地區的防線,拉韋納的地理環境,正好成為了抵禦哥特軍隊的天然屏障。與此同時,港口的便利,讓它能直接與附近的港口和君士坦丁堡接通,並成為地中海的貿易中心,以及東、西方之間的樞紐。
這次遷都提供戰略性的重新部署,拉韋納一直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直至751年。三百年的發展,讓這座城市成為文化和政治中心,學者、法律家、醫生、工匠、宇宙學家和宗教專家聚居於此,有耀眼的馬賽克,也有令人驚豔的早期基督藝術。即使西羅馬在751年遭滅亡,但拉韋納繼續成為拜占庭的重要港口城市和權力中心。
作者透過最新的考古和記錄發現,及清晰簡明的敘述,向讀者展示這座城市的歷史發展和中世紀早期生活,在五至八世紀期間的創造和變化,窺視早期基督教的發展,尋找現代世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