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授權英、美、中簡和巴西等語文版權。
人們普遍認為發生在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是開啟現代西方文明的大門,但也有部分人質疑它是種族主義和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
啟蒙時代開始至今已經三百多年,爭論卻不絕於耳。有時候,它似乎是當今西方世俗世界價值觀的源頭,如宗教寬容;思想、言論和新聞自由;講求科學、理性和證據;反對迷信等等。談到人性,啟蒙時代似乎只對當時歐洲上層社會的白種男性別具意義,他們對建立具侵略性的人性無限擴張,為後來的種族主義鋪設了基礎,並假借科學的理由提出狹義的人性觀,運用科技作破壞性的用途,最終引起世界大戰和大屠殺的惡行。
牛津大學教授暨本書作者Ritchie Robertson被這正反兩面的觀點所吸引,他帶領讀者一起回到漫長的十八世紀,約1680-1790年間,深入了解啟蒙時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當時的社會大眾、教廷、皇室和貴族又有什麼看法。在書中,他將推翻許多固有的意見,例如啟蒙動物推崇犠牲情感的理性思維、18世紀是一反宗教思潮的年代等。
這是一本大師級的西方哲學和文明史,也是理解現代世界價值觀成型和發展的最佳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