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一部分是調查性新聞,一份部分是醫學之謎,敘述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現代創新故事。
不應該這麼困難。如果美國能夠送人上月球,世界上最好的外科醫生難道就不能造一顆人造心臟嗎?在《探索人造心臟》(Ticker)一書裡,《德克薩斯月刊》(Texas Monthly)執行編輯暨兩屆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得主Mimi Swartz
向讀者展示複製心臟這個最偉大的創造之一是多麼複雜和困難。
這個跨越五十年的故事,一如世界上最重要的心臟外科醫生之一巴德.弗雷澤(O.H.“Bud”Frazier)的親身經歷——從錯誤的開始、再經歷嚴重的失敗到最後奇蹟般的勝利。巴德一生致力於挽救不能挽救之人。
巴德的人生歷程把他從德克薩斯州(Texas)西部的一個小鎮帶到美國最負盛名的醫療機構之一——德克薩斯心臟研究所(The Texas Heart Institute),從國會(Congress)辦公大樓到小牛被安裝上了新的心臟設計是動物實驗室。成功之路的障礙巨大——醫療挫折、技術缺陷、政府監督規定。儘管如此,巴德和他的同事們仍然堅持著,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尋找精神支柱。就像去找在尼羅河(Nile)旁用阿基米德螺旋泵(Archimedes)灌溉的一塊田地;澳大利亞布里斯班(Brisbane, Australia)的一家五金店;休斯頓(Houston)走錯道上的一家舊酒吧。
直到二戰(WWII)後,心臟手術才開始出現。《探索人造心臟》提供了一段心臟手術先驅們的引人入勝的歷史,這些先驅者將他們的一切勇敢奉獻給了切開決定人類生存與死亡的唯一器官的手術。其中包括心臟外科醫生邁克爾.德貝基(Michael DeBakey)和丹唐.庫利(Denton Cooley),他們的長期爭執導致了心臟手術的戲劇性開端;克利斯蒂安•巴納德(Christian Barnaard),他在一夜之間通過第一次心臟移植改變了整個世界;還有發明家羅伯特.賈維克(Robert Jarvik),他的人造心臟使病人巴尼.克拉克(Barney Clark)成為了一個世界性象徵,象徵著科技的輝煌前景和實驗恣意妄為的毀滅性罪惡。
本書提出一些關於人類狀況的最難問題:醫療進步的取捨是什麼?為患者多提供幾個月或幾年的生命,在痛苦和資源方面的成本是多少?科學必須有悖於做有益之事嗎?《探索人造心臟》帶領我們踏上一段難忘的旅程,進入人類心臟的力量和神秘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