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起冷戰文學的作家們,如何在冷戰改變文學路線的故事?
在這本深具開創性且引人入勝的書中,鄧肯.懷特闡明了歷史上的一個時期,文學成了最強有力的武器之一,而它的作家們往往成了最勇敢的戰士;這個時期就是:冷戰。
在這個二十四小時為新聞所覆蓋的時代,推特上永遠不乏人振臂高呼,而戰爭則在網路空間與地面上一樣如火如荼地展開,把小說當成一項可以施加力量、揮舞運用的武器,讓人感覺幾乎是荒謬而可笑的想法。
冷戰不僅是一個只需按下某個按鍵即可摧毀一切的時期,更是一個東西方之間真正交戰於人民的思想與心靈中的時期;在這個舞台上,一支筆確實比一把劍更為強大。
這是一段扣人心弦的歷史,充滿了間諜與記者、抗議活動與宣傳鼓動、理想主義與背叛告密;這是一個文學如何改變冷戰進程的故事,也是冷戰如何改變文學路線的故事。運用迄今仍屬安全機密的文件以及新的檔案研究方法,懷特探討了東西方如何利用作家對敵方施加最大傷害的方式,作家如何在這場衝突中發揮關鍵作用(有時是有意識的,但往往是無意識的),以及文學如何成為值得為之奮鬥並為其犧牲的事物。
集結了堅強的作家陣容,包括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阿瑟‧庫斯勒(Arthur Koestler)、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鮑里斯.巴斯特納克(Boris Pasternak)、安德烈.西尼亞夫斯基(Andrei Sinyavsky)、瑪莉.麥卡錫(Mary McCarthy)、以及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並帶領讀者從西班牙、美國、英國、來到蘇聯,
本書所敘述了最引人入勝且最切身相關的歷史敘事;說它切身相關,是因為即使僅從表面來看,一百四十位人物與十萬個字詞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而改變國家命運的故事力量即深植於這兩者的核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