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本土經濟到反恐戰爭,幾年間全球發生急速的變化。然而,自前美國總統布希下臺後,白宮有了什麼變化?答案是很少。作者Tariq Ali在新作《The Obama Syndrome》指出:如果說歐巴馬在競選時和競選後帶給大家的期望是他和全民的蜜月期,那麼這個蜜月也太短了,因歐巴馬競選中帶給大家的希望已迅速遠去。
在經濟危機中,一面主張改革的總統卻成為華爾街的保護傘,任憑那裡恣意行事而未見經濟局勢有任何起色;民主黨的領袖和代表的遊說陷入腐敗的泥潭,醫療衛生改革計畫成為一紙空文。對外,反恐戰爭還在繼續,虐俘事件不明不白地時有發生;而發到阿富汗的軍隊和對巴基斯坦的進攻比布希時期更多了。事實上,歐巴馬的所作所為證實了他完全沒有改變政局的能力。
歐巴馬於2009年12月1日在西點軍校的講話中說:「我們的國家在全球事務中擔負著特殊的責任……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我們的決心不會動搖。我們滿懷信心向前,使公正成為可能。」作者無情地將這些冠冕堂皇的話,與歐巴馬上任執政以來的海外戰爭的頻起與國內的持續衰退逐一印證,又對比歐巴馬競選時對於教育、環境,特別是醫療健康改革的保證,再到實質的執行進行剖析;並將歐巴馬跟過去的威爾遜總統相比。威爾遜總統總是三句話不離和平、民主、獨立自主之類的字眼,但與又同時入侵墨西哥、佔領海地、進攻俄羅斯,而歐巴馬又何嘗不是這樣。當年他在競選時的豪言壯語,現在已經消失殆盡了。
在作者Tauiq Ali看來,歐巴馬的外交政策無非是一些「總統的空話」。他透過尖銳的歷史分析,明瞭闡釋為什麼歐巴馬像前任總統布希一樣未能制止阿富汗的戰爭,剛愎自用,而忽視了歷史和地域的因素。作者也根據歐巴馬的故事,剖析歐巴馬的狂躁症。在世界對他的期望中,歐巴馬改變了種族主義的歷史、從逆境中走出來、歐巴馬能夠帶領全民走向更美好又更公平的未來希望,及走進白宮完成了自我救贖。但是,這股風只是大量的金錢和大政治的緊密關係,對美國以至世界事局卻無補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