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太陽王」的法蘭西和納瓦拉國王(King of France and Navarre)路易十四,是法國最偉大、也是在位最長的國王之一。在他的統治下,法國的民治武功乃至藝術文化都達到頂峰,他將父親留給他的二流法國躍升為歐洲霸主,但他建立的絕對君主制和留下幾乎空虛的國庫,為日後法國革命埋下伏筆。
著名英國歷史教授Philip Mansel最新著作《King of the World》,是一本資料最詳實和全面的帝王傳記,參考了法國、英國和美國最新的研究成果,論述令人信服且引人入勝,讓讀者對路易十四這位君王與當時的法國和歐洲局勢和發展擁有深入了解,同時明白路易十四死後至今三百年,他為何仍是法國君王思想的象徵人物。
路易十四在5歲時登記,24歲親政,在十七世紀中後期,他擴展法國國境到荷蘭和德國,並在美國、非洲和印度建立殖民地。現在美國的路易斯安那州曾有三分之一的領土被法國佔領,名稱均因他而來。
除了軍事,路易十四也是歐州歷史上最偉大的藝術資助者之一,他贊助芭蕾舞喜劇創始人莫里哀(Molière)、扶持劇作家拉辛(Jean Racine),也禮聘作曲家盧利(Jean-Baptiste Lully)、畫家勒布倫(Charles le Brun)和園林設計師勒諾特(Andre le Nôtre),這些藝術家都為他工作。他也在凡爾賽興建巨大的皇宮,皇宮的西北方還建有別宮特里亞農宮(Trianon)和瑪力城堡(Marly),成為全歐洲最令人羡慕的君主。
在本書中,作者針對路易十四的統治進行徹底分析,包括他對統治權力的痴迷、女性對他的影響力、任命官員的失敗,以及一些錯誤的決定,例如超支興建皇宮和發動連續戰爭、催毀法國財務等,這些都是讓法國從高峰步入低谷的致命主因。但是無可否認地,法國今日的基本形態仍是由他當時所建立並深深受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