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版的中文書
英美暢銷排行榜

 

非文學類
更新日期:
2019-05-08
The Artist in the Machine: The World of AI-Powered Creativity
Arthur I. Miller
MIT Press
October 2019
408pp
書籍編號:
03-11166
已有電子稿,歡迎索稿審閱!
● 內文簡介

★已授權英、中簡!

人工智慧驅動的創意世界

身為創意權威的作者,以《機器人藝術家》(The Artist in the Machine)這本書帶領讀者一覽比人類更擅長創作藝術、文學、及音樂的人工智慧電腦。

如今,電腦能譜出「比巴哈更巴哈」的樂曲、將照片轉成風格酷似梵谷的《星夜》的繪畫、甚至寫出完整的劇本。但電腦究竟是真的如此才華洋溢,抑或終究是為音樂家、藝術家、及作家所用的工具?

創意權威亞瑟.I.米勒在本書中向讀者介紹機器時代的創意展現,釐清創作的關鍵要素——也就是從「內省需求」到「找出關鍵問題的能力」。他造訪站在人工智慧領域最尖端的人士、模擬人腦的電腦、打敗西洋棋冠軍的電腦、在節目《危險邊緣》(Jeopardy!)中大顯神威的電腦、以及稱霸圍棋界的AlphaGo。

在本書中段,米勒則探討了電腦創作的多元面向,介紹藝術家及電腦科學家如何利用一個人工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創造出一個造型嚇人的多眼狗貓混合體、如何教育人工智慧進行創意發想、如何研發出一個能畫油畫的機器人、如何寫出一個擅長作詩的演算法、以及如何以作曲系統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oid Lloyd Webber)譜出史上第一個由電腦作曲的音樂劇【圍籬之外】(Beyond the Fence)。

但米勒也提到,要真正擁有創意,電腦必須實地踏入真實世界。他探討意識的運作模式,並與嘗試賦予電腦情感與意識的研究者對談,證實電腦已經具有不亞於人類的創作能力,而且有朝一日終將青出於藍。但他所秉持的絕不是反烏托邦的悲觀立場,而是期待人工智慧在藝術、音樂、及文學上的創作能力,將進一步豐富我們的世界。

 

● 作者簡介

亞瑟.I.米勒(Arthur I. Miller),為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科學史及科學哲學榮譽教授。著有《碰撞的世界:尖端科學如何重新定義當代藝術》(Colliding Worlds: How Cutting-Edge Science is Redefining Contemporary Art)、《愛因斯坦與畢卡索:空間、時間和造成大破壞之美》(Einstein, Picasso: Space, Time, and the Beauty That Causes Havoc)等書。

 

● 媒體報導